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1996年引进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节能新机制(以下简称EMC模式或EMC机制)来应对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在国际能源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中国正在孕育适合节能服务公司生存发展的沃土,到目前为止,基于EMC模式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以下简称EMCo),已经发展到2354家。在EMC节能减排项目中工业节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热电厂工业能源消耗量大,因此热电厂是EMCo的重点节能对象,然而,对于通过EMC模式进行节能服务的EMCo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对于EMC机制而言,客户是重点,项目是基础,由于在整个项目中,EMCo投入了项目所需的全部投资,几乎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因此EMCo要想抓住机遇,实现飞速发展,对EMCo的抗风险能力将是巨大的考验。论文基于R节能服务公司对DT热电厂实施的EMC节能改造项目实例,首先提出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介绍了作为EMCo的R节能服务公司内部并没有形成风险管理体系机制,风险管理仅仅是流于形式,项目管理者不注重对项目风险进行系统分析、识别与评价,项目风险预测及风险控制往往失真或存在滞后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了火电厂EMC项目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项目风险特点外,还具有成阶段性、可变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对于R节能服务公司而言,通过风险管理来规避或减少项目风险的发生,降低公司的损失,从而保障EMC项目的顺利完成意义十分重大。论文从DT热电厂EMC节能改造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出发,通过专家咨询讨论法形成风险识别清单,得出影响项目各阶段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客户风险、组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与政策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节能设备使用习惯风险、节能设备运行风险、管理能力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能源价格变化风险、利率汇率波动风险、节能技术先进性风险、节能设备质量风险、节能量检测风险、融资方式风险、融资渠道风险、国内能源政策变化风险、节能政策法规变更风险和节能设备许可制约风险共18项子风险。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风险评价权重指标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得出DT热电厂EMC节能改造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价,最后根据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选择适合的风险应对策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从而保障风险控制过程顺利实施,有效提高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