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道路场景下基于稀疏三维点云的目标识别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参与到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中。对于无人车来说,一个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检测、为其控制系统提供必要信息的感知系统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激光雷达由于其工作不依赖外界环境以及检测精度高等优良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无人车感知系统中。目前,绝大部分的无人车研究中,均使用了数据密度较高的64线激光雷达以实现车辆定位和目标检测等功能。但64线激光雷达高昂的售价严重制约了无人车的商业化发展,一个基于价格较低的16线激光雷达的感知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16线激光雷达的运用于无人车的目标识别算法。  基于激光雷达的感知系统分为数据预处理、目标分割和目标分类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原始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原始数据转换和地面点识别,在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有序点云后进行地面识别,区分出点云中的地面点。目标物体分割为使用适用于16线激光雷达的分割算法,将完整的点云分割为代表着场景中各个物体的点集。目标分类则是将分割出的目标物体点集使用分类器进行分类。  针对栅格图像点云分割算法,本文通过引入未占用空间约束和物体形状信息减少该算法在运用于16线激光雷达数据时出现的分割错误。对完成地面识别的点云栅格化后,使用图像膨胀将属于同一物体的像素相互连接,同时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插补,以获得更加可靠的未占用空间约束。通过在膨胀后的栅格图像中加入未占用空间约束,减少由于图像膨胀导致的不合理像素。最后在通过修正后栅格图像和区域生长标记整个点云后,对于两种常见的分割错误进行了进一步修正。手工标记的分割数据集证明该分割方法确实能够减少分割错误。  针对目前常用的三维点云检测特征,通过比较这些特征在16线激光雷达数据上的表现,选出最为合适的特征组合,以达到最高的分类准确率。在训练分类器之前,为了获得大量用于激光雷达数据分类的数据集,采用了对物体在不同帧之间的跟踪序列进行标记的方法,极大减少样本标记时间。对于常用特征通过训练单特征分类器确定其在16线激光雷达数据上的适用性,随后将性能较好的特征进行组合后训练最终分类器。对于场景中的物体,本文将其分为行人、汽车、卡车和背景四类,最终分类器为四个一对多分类器,而目标物体种类由概率输出最大的分类器决定。
其他文献
可穿戴计算机是在计算机硬件技术不断发展,各种高集成、超微型的元器件的不断产生,新的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计算“以人为本,人机合一”这一理念
基于视觉的自主机器人导航研究是自主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下成功导航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自主机器人导航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混合导航方法作为该文的研究的主线.大量文献认为,
摘 要 本文针对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控制对象模型难于精确建立以及水泵电机驱动电源切换控制中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逆控制和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以及锁相环同步切换最优控制方
本文结合数据采集技术、通信技术、视音频信号采集与实时传输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自动监控系统开发方案,在地球站甚至整个台内实现了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的集中监控和网络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家电设备的使用以及各种非线性负载的增加,电力系统波形畸变日益严重,产生各次谐波,公用电网受到谐波电流和谐波电
本文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MES环境下的数据挖掘应用为需求目标,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以分布式工业数据挖掘平台为基础的智能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控制理论及方法研究”为背景展开的。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结合网络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建立了单包传输和多包
人脸检测问题最初来源于人脸识别.今天,它已远远超出了人脸识别的范畴,在出入安全检查,视频编码,视频监测与跟踪,基于内容的检索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人脸检测已经成
该文在系统地研究了统计学习理论和在线建模与内模控制、预测控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在线建模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内模控制和支持向量机回归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电图诊断技术正向着远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便于对大量的心电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传输,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压缩。而且在需要进行远程实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