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向下的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典型住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由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成为现阶段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单位型老旧住区数量多范围广,具有环境舒适度差、交通组织混乱、设施陈旧不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外环境亟待优化更新。城市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居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城市病”造成的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居民愈来愈关注个人和社会健康问题,居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本文从健康视角研究和探讨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的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单位型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住区更新改造以及住区外环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居民健康需求以及健康行为活动类型,明晰了住区外环境对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结合对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和标准的详细解读,提炼出健康导向下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及营造要点,以此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其次,选取西安市典型单位型老旧住区,通过实地调研、图表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外环境现状、居民满意度及优化意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对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及营造要点进行病理分析。通过病理问题关系梳理总结出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要素构成及核心要素,并从整体层面及核心要素-场所空间两部分梳理总结此类住区外环境的病理问题。最后,在优化目标、原则及内容的指导下,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实施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的整体优化策略,并从活动空间、绿化空间、交通空间及设施服务空间等四个方面对外环境核心要素-场所空间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并以中铁集团太乙路小区为例提出场所空间优化方案,探讨了西安市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健康化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目的是为单位型老旧住区创造支持性的健康生活环境,满足居民健康生活需求,以期探索适宜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的优化之路,为同类视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日渐增加,人们不只满足于追求物质生活层面的提升,更加开始注重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共同提升,人们对于日常休闲生活更加注重,而购物中心可以为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休闲空间,因此,购物中心的区位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是购物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基于微区位视角,以中心地理论、商圈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研究基础,在充分梳理购物中心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后,对西安城市购物中心的
目前,我国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普遍存在指标配置不足,服务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修规详细设计不合理、实际建设出现问题所导致集中绿地布局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控规层面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和集中绿地配建之间产生了矛盾所导致集中绿地规模配置不合理。因此本研究针对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以西安市雁塔区155个居住街坊为研究对象,通过自
苏南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地区。受农村工业化的影响,乡村地区长久以来显现出半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特征。传统村落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单元,也由封闭到逐渐开放。自解放后乡村工业化的苏南模式到19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新苏南模式,苏南传统村落在产业变革中发生巨大变化,部分村落呈现出农村用地高度非农化、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进入到新世纪,乡村工业经济在与城市经济竞争逐渐处于劣势,同
“十三朝古都,三千年历史”,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赋予了西安的古都文采和魅力。“西罗马,东长安”,汉唐时期,长安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在汉长安城遗址中,散乱分布着很多村落,其中遗址村落是汉长安历史时期存在于大遗址中逐渐演化形成的村落,承载着汉长安城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遗址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村落的发展未能充分考虑其所在大遗址的文化基因,现状遗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各大城市的规模都已经发生扩张,同时城市内部不同类型的中心发生分裂,其规模在空间上向外不规则的扩展。从城市整体发展来说,近年来在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单中心为适应城市整体发展,其内部不断向多核心、复杂化且无序的方向发展。因此,为研究城市中心体系则首先需要研究各个中心的空间特征。目前研究城市中心空间特征时主要从用地规模、建筑总量、业态功能等静态要素入手,而忽视了重要
气液界面是微颗粒富集的重要场所,对气液界面上的微颗粒进行操控在微装配、微混合、微清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尺度下,常规的接触式操控粘连现象凸显且易造成污染;通过施加非均匀外场产生的梯度力进行非接触式操控可有效避免粘连现象,但这些作用力如光场梯度力、磁场梯度力、电场梯度力等分别正比于~L3、~L3、~L0(L为颗粒特征尺度),一旦尺度较小,其操控效率较低。而漂浮于气液界面微颗粒都会受到表面张力
截至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已达99.9%,小学升学率已达98.2%”。“上学难”已不再成为小学教育的难题,然而随着适龄小学生人数的日益增长,许多学校的人均规模指标难以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大班额、超大班额以及巨型学校的问题显著。同时,学校规划布点和学区划分不尽合理,学生难以就近入学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在家长追求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愈加迫切的趋势下,如何高效利用并合理
陕南巴山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是汉江流域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明确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最大的一个,其农村社会生活水平改善与乡村振兴的任务也很艰巨。陕南巴山地区县城城边村作为城市与乡村及其生态系统与功能空间的过渡区域,承载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本研究以协调陕南巴山地区县城城边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为导引,依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品质的追求也日益提升。在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品质,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硝酸盐是饮用水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之一,尽管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2006)中已有明确限值(10mg/L),但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会严重影响饮用水品质。本研究基于我国民众饮用热水的生活习惯,以进一步削减饮用水硝酸盐浓度从而提升饮水品质为目的,提出在饮用水
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背景下,特色小镇是我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创新实践,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顶层设计,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区,建设秦岭南麓特色小镇是陕南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硒茶特色小镇地处秦巴山区中部,陕鄂渝三省交界处,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资源类型丰富,以茶文化为代表的镇区旅游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