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压缩实验,对比在不同的应变速率和不同的温度下的流变应力的变化,确定温度及应变速率对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的超塑性的影响规律并找出最佳的变形参数。以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为主要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该合金在未经过变形和变形后的晶化行为和晶化动力学。温度对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的流变应力存在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变应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应变速率对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的流变应力也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合金流变应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在温度为889K,应变速率为1×10-3时流变应力仅为99Mp,并且变形后未发生晶化,非常适合于进行超塑性加工。DSC分析表明,未经过变形和变形后的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的DSC曲线上只有一个放热峰,说明晶化是一步发生的。通过测得的DSC曲线的晶化峰面积的对比发现未经变形的晶化峰面积大于变形后的,而且其晶化产物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变形后的晶化产物比未变形的晶化产物多出了几个晶化相。由此可知变形对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晶化反应是有影响的。变形对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激活能存在显著影响。通过Suri(?)ach拟合得出,未经过变形的和变形后的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机理,都是由JMA模型和NGG模型构成,其晶化过程可以分成前后2个阶段,前一阶段符合形核与核长大模型;后一阶段符合晶粒正常长大模型。在晶化初期,晶化过程遵循JMA机理函数。当晶化体积分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晶化过程转变为遵循NGG机理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