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藏翻译的现状及其音译方法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145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民族的翻译事业同现行的藏文几乎同步诞生,而且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松赞干布时期就开始翻译大量佛经,走过了几百年的翻译实践道路。到了赤德松赞时期进行了第二次文字厘定,将松赞干布时期开始到后来几百年间进行翻译佛经的经验教训作为依据,并在赤松德赞时期进行第一次文字厘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规则性的翻译理论即《声明学要领二卷》。本文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在平时的汉藏互译的实践当中广泛收集相关汉藏翻译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藏翻译的现状及它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翻译不规范性作了广泛的研究和深入地探讨。还就新时期汉藏翻译方面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方法,主要包括汉藏音译法,虽然藏文古籍中的直译、意译方法,至今仍有着参考、借鉴价值。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也渐次发生变化,但语言间的“换算方法”即基本的翻译规律、程序、技巧等等,仍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其次,古籍中的藏文音译部分,对我们掌握被译文字的古音古意颇有帮助。尤其是对非表音体系的汉文的解读帮助更大。对此早已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并有过专门研究和评说。这些也是本篇文章的重点. 本文用四章的篇幅,论述汉藏翻译的现状及其音译方法。第一章绪论扼要地追溯了藏民族翻译发展的历程,宏观地论述了有关的翻译标准及原则,既提纲挈领,又以较高的视角围绕藏文翻译的原则展开阐述,将其置于特定的框架中加以考察。回顾历史,以史为鉴,纵观藏族历史,藏文翻译在藏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为藏族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前承后继的纽带作用。藏文古籍中,翻译文献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译自梵文,令世界学术界瞩目。我国著名藏学家李有义先生亦有言:“研读古藏文的记述,不能不为它的简练、准确感到惊奇。国内外的藏学家公认的藏文译文的经典是最准确的。像佛教经典的内容是十分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就是在原来的梵文里也是比较难懂的,但是藏文的译本却能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先人们在藏文翻译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能对不同文本分门别类,熟练地采用直译、意译、音译三种不同译法的原则和技巧。形成于八世纪的《声明要领》,可谓是古代藏族翻译学的集大成,此后历代译师又有不断的发展和创造。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译自古汉文及其它各种古文字的各类文献典籍。所有这些,除了它们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价值外,仅从翻译角度而言,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汉藏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但藏文翻译面临着一些很棘手问题,包括:汉藏翻译的作用没能完全开发,藏文翻译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没能很好地处理,藏文新词术语的不规范与不统一。所以要加强汉藏互译的能力,能否做到这一点,则将直接关系到汉藏文翻译工作的得失成败,进而也将关系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程度。 第二章当今汉藏翻译成果不太明显的原因对藏文翻译的悠久历史给予高度肯定的基础上,作者的笔力主要用来分析藏译理论,并进行了梳理,交代得颇为清晰了然。着重探讨和研究了新时期汉藏翻译没能取得很大成就的原因,首先大家对汉藏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没能取得共识,还有藏汉翻译的机构设置和专业教育方面不适应新时期的翻译需求。其次汉藏翻译中涉及的数字、单位名称以及缩略语很多,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翻译不简练、目的语不规范,新词术语、新概念的翻译比较混乱,不能取得统一。再次全国汉藏翻译工作有待进一步统一与协调等。 第三章汉藏翻译中对外来词的音译法主要论述了汉藏翻译的总原则或标准及汉藏翻译中外来词(汉语借词)的翻译方法即音译,针对汉藏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手段、方法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汉藏语言交流与音译之间的关系,外来词音译的翻译原则,外来词音译的方法,汉藏翻译中应大量使用藏文传统词汇。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在其发展过程中,词汇的交融是常见的现象。着重介绍了来自汉语的外来词。从引入外来词的基本方法、各种译法的特点、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以各种译法的典型实例,阐述了藏文中外来词翻译的基本技法。当汉藏翻译中出现汉语词汇在藏语词汇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时,便产生了借词现象,汉语外来语便是这一现象的产物。在汉藏翻译中应尽力寻找和创造藏文经典词句来翻译,同时还要适当使用借词等。我们应当通过整理、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发浩瀚的历史文献典籍,切实有效地使用好在许多历史时期约定成俗、相沿至今的所有基本词汇,同时创造性地灵活运用一切今天能用的书面语言。能否做到这一点,将直接关系到汉藏文翻译工作的得失成败,进而也将关系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程度。本文重点讨论了汉语借词这一现象的历史渊源、引进方式及其语言学和社会学价值。 第四章汉藏翻译中对名词术语的筛选、创新和借用法本章重点研论了汉藏翻译中名词的筛选,创新及借用方法。在汉藏翻译中应尽力寻找和创造藏文经典词句来翻译,同时还要适当使用借词以及笔译和口译要相结合等。我们应当通过整理、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发浩瀚的历史文献典籍,切实有效地使用好在许多历史时期约定成俗、相沿至今的所有基本词汇,同时创造性地灵活运用一切今天能用的书面语言。 本文是作者对汉藏翻译的初步探讨,为此笔者在肯定包括汉藏翻译在内的藏文翻译的历史性作用的基础上,从汉藏翻译的现实问题入手,揭示了汉藏翻译的某些不规范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藏翻译的一些方法包括音译方法,因为汉藏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构建理论体系及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笔者以比较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态度,用现有的大量汉藏翻译理论知识和语言比较研究的方法并以大量的现实例证探讨了汉藏翻译理论并揭示了其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目前在藏学界,专门从事研究汉藏翻译这个课题的人还是不多,为了抛砖引玉,让更多的研究者来探讨这一课题,为汉藏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笔者不揣学识浅陋,冒昧涉笔于斯,虽经多次修改,但限于水平,文章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和朋友不吝指教。
其他文献
姚曼波先生的《〈春秋〉考论》一书系统阐述了孔子作《春秋》传,即《左传》祖本的理论。其出发点是:今《春秋经》未经删订,非孔子所修。该理论主要依据有三:其一,先秦诸书所
学位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对酒广告语言的创作和传播影响颇深。酒广告语言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传播着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烙印,并且深受现代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独特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正经受着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考验。面对种种不利因素,面临种种不同困难,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将怎样化解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客观地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不乐观,而大学生又是建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施肥方案培育种株时,苗床和种株生产田均可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30~50千克。当幼苗4~6片真叶时及时定植。一般施足基肥后,种株培育过程中可不
查慎行是继王士祯、朱彝尊之后康熙诗坛最著名的诗人,创作成就颇高。然而迄今对查慎行的研究,有的只是侧重于其中一个方面,有的试图面面俱到,但没有深入阐述,故对查慎行及其
学位
自香港中华燃气有限公司于1862年成立以来,香港的燃气业至今已经有了140年的历史,今天,香港的每一个家庭都用上了清洁和方便的气体燃料-城市燃气或液化气.由石脑油制成的城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