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患者脑组织中淀粉样斑块沉积、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相关炎症反应等为特点,但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迁移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等重要过程。神经调节蛋白(Neuregulin,Nrg)是类表皮生长因子家族重要成员。Nrg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发育、再生等重要生理过程,且有研究显示处于发育阶段和成年大脑的L1和Nrg1的功能部分类似。
目的通过一系列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在AD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L1和Nrg1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以及L1调控Nrg1信号通路在抗Aβ治疗中的作用,为AD的发病和治疗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1.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荧光(IF)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野生型(WT)和APPswe(Tg)转基因小鼠前额叶皮质(PFC)和海马(HIP)脑区L1、Nrg1以及Nrg1相关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变化情况;2.利用Tg小鼠与L1+/-小鼠杂交得到Tg/L1+/-小鼠,使用IHC,IF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脑区L1、Nrg1以及Nrg1相关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变化情况;3.Tg小鼠腹腔注射重组L1(rL1),使用IHC,IF和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L1、Nrg1和Nrg1受体ErbB4的磷酸化改变;4.取16~18天胎鼠皮质和海马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实验分8组:1)溶剂对照(vehiclecontrol),2)L1,3)Nrg1,4)Ng1+L1,5)Aβ1-42,6)Aβ1-42+L1,7)Aβ1-42+Nrg1和8)Aβ1-42+L1+Nrg1组,采用细胞IF双标法检测神经元中Nrg1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变化情况。
结果
1.IHC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9月龄Tg小鼠PFC可见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L1及Nrg1阳性信号未见明显改变。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pErbB4阳性信号亦未见明显变化。Westernblot研究表明,与WT小鼠相比,Tg小鼠前额叶皮质L1、Nrg1各亚型以及pErbB4水平均未见显著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9月龄Tg小鼠HIP脑区亦可见少量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海马CA1及齿状回(dentategyrus,DG)脑区L1及Nrg1阳性信号未见明显改变。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海马CA1及DG区pErbB4阳性信号略有降低。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WT小鼠相比,Tg小鼠海马L1略增高、Nrg1各亚型中70kDa亚型水平升高,其余亚型水平变化不明显,pErbB4水平略下降,但均未见显著变化。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12月龄Tg小鼠PFC可见大量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L1及Nrg1阳性信号增强,在淀粉样斑块沉着区域亦可见Nrg1阳性信号。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pErbB4阳性信号亦未见明显增高。Westernblot研究表明,与WT小鼠相比,前额叶皮质L1水平增高,Nrg1各亚型及pErbB4水平明显下降(与WT组相比,**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12月龄Tg小鼠HIP脑区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显著增多,CA1及DG脑区L1信号略降低,Nrg1阳性信号略增强,并部分位于淀粉样斑块沉着区域。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CA1及DG区pErbB4阳性信号略有降低。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WT小鼠相比,Tg小鼠海马L1水平略有降低、Nrg1各亚型中70kDa亚型水平降低,55kDa亚型水平升高,其余亚型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ErbB4水平显著降低(与WT组相比,**p<0.01)。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Tg小鼠相比,24月龄Tg/L1+/-小鼠PFC中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聚集程度增加,且面积较大斑块数量增多;L1及Nrg1阳性信号强度均有所下降。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pErbB4阳性信号亦有所降低。IHC染色显示,与同龄Tg小鼠相比,24月龄Tg/L1+/-小鼠HIP脑区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增多,CA1及DG脑区L1信号略降低,Nrg1阳性信号略增强;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CA1及DG区pErbB4阳性信号略有降低。
4.IHC染色显示,与给予生理盐水作为溶剂对照的Tg小鼠相比,连续给药rL114天后,PFC中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积减少,与斑块结合的Nrg1阳性信号强度降低;pErbB4阳性信号亦有所降低。在海马CA1及DG区,IHC染色显示,与给予生理盐水作为溶剂对照的Tg小鼠相比,连续给药rL114天后,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积一定程度减少,Nrg1信号强度略增强;IHC及IF检测均未见pErbB4信号增强。
5.在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IF双标法研究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单独给予rL1、Nrg1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一定程度上增加pErbB4水平;Aβ42也可增加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中pErbB4水平,在给予Aβ42的同时分别给予rL1或Nrg1,不能增加pErbB4水平,而rL1与Nrg1联合给药则可进一步促进pErbB4水平增高。在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IF双标法研究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单独给予rL1、Nrg1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一定程度上增加pErbB4水平,以rL1作用最为显著;给予Aβ42处理海马神经元后,pErbB4水平明显降低,在给予Aβ42的同时分别给予rL1或Nrg1,均可一定程度增加pErbB4水平,逆转Aβ42对HIP神经元ErbB4激活的抑制,而rL1与Nrg1联合给药则可进一步促进pErbB4水平增高。
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AD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有L1和Nrg1及其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改变,L1/Nrg1信号通路变化参与了AD病理生理过程;2)L1可能通过影响Nrg1信号通路参与AD病理条件下神经元保护,进一步提示L1和Nrg1联合给药可能为AD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目的通过一系列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在AD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L1和Nrg1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以及L1调控Nrg1信号通路在抗Aβ治疗中的作用,为AD的发病和治疗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1.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荧光(IF)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野生型(WT)和APPswe(Tg)转基因小鼠前额叶皮质(PFC)和海马(HIP)脑区L1、Nrg1以及Nrg1相关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变化情况;2.利用Tg小鼠与L1+/-小鼠杂交得到Tg/L1+/-小鼠,使用IHC,IF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脑区L1、Nrg1以及Nrg1相关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变化情况;3.Tg小鼠腹腔注射重组L1(rL1),使用IHC,IF和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L1、Nrg1和Nrg1受体ErbB4的磷酸化改变;4.取16~18天胎鼠皮质和海马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实验分8组:1)溶剂对照(vehiclecontrol),2)L1,3)Nrg1,4)Ng1+L1,5)Aβ1-42,6)Aβ1-42+L1,7)Aβ1-42+Nrg1和8)Aβ1-42+L1+Nrg1组,采用细胞IF双标法检测神经元中Nrg1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变化情况。
结果
1.IHC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9月龄Tg小鼠PFC可见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L1及Nrg1阳性信号未见明显改变。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pErbB4阳性信号亦未见明显变化。Westernblot研究表明,与WT小鼠相比,Tg小鼠前额叶皮质L1、Nrg1各亚型以及pErbB4水平均未见显著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9月龄Tg小鼠HIP脑区亦可见少量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海马CA1及齿状回(dentategyrus,DG)脑区L1及Nrg1阳性信号未见明显改变。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海马CA1及DG区pErbB4阳性信号略有降低。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WT小鼠相比,Tg小鼠海马L1略增高、Nrg1各亚型中70kDa亚型水平升高,其余亚型水平变化不明显,pErbB4水平略下降,但均未见显著变化。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12月龄Tg小鼠PFC可见大量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L1及Nrg1阳性信号增强,在淀粉样斑块沉着区域亦可见Nrg1阳性信号。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pErbB4阳性信号亦未见明显增高。Westernblot研究表明,与WT小鼠相比,前额叶皮质L1水平增高,Nrg1各亚型及pErbB4水平明显下降(与WT组相比,**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WT小鼠相比,12月龄Tg小鼠HIP脑区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显著增多,CA1及DG脑区L1信号略降低,Nrg1阳性信号略增强,并部分位于淀粉样斑块沉着区域。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CA1及DG区pErbB4阳性信号略有降低。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WT小鼠相比,Tg小鼠海马L1水平略有降低、Nrg1各亚型中70kDa亚型水平降低,55kDa亚型水平升高,其余亚型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ErbB4水平显著降低(与WT组相比,**p<0.01)。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同龄Tg小鼠相比,24月龄Tg/L1+/-小鼠PFC中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聚集程度增加,且面积较大斑块数量增多;L1及Nrg1阳性信号强度均有所下降。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pErbB4阳性信号亦有所降低。IHC染色显示,与同龄Tg小鼠相比,24月龄Tg/L1+/-小鼠HIP脑区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着增多,CA1及DG脑区L1信号略降低,Nrg1阳性信号略增强;IHC及IF研究结果表明,CA1及DG区pErbB4阳性信号略有降低。
4.IHC染色显示,与给予生理盐水作为溶剂对照的Tg小鼠相比,连续给药rL114天后,PFC中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积减少,与斑块结合的Nrg1阳性信号强度降低;pErbB4阳性信号亦有所降低。在海马CA1及DG区,IHC染色显示,与给予生理盐水作为溶剂对照的Tg小鼠相比,连续给药rL114天后,Aβ42阳性β-淀粉样斑块沉积一定程度减少,Nrg1信号强度略增强;IHC及IF检测均未见pErbB4信号增强。
5.在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IF双标法研究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单独给予rL1、Nrg1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一定程度上增加pErbB4水平;Aβ42也可增加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中pErbB4水平,在给予Aβ42的同时分别给予rL1或Nrg1,不能增加pErbB4水平,而rL1与Nrg1联合给药则可进一步促进pErbB4水平增高。在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IF双标法研究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单独给予rL1、Nrg1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一定程度上增加pErbB4水平,以rL1作用最为显著;给予Aβ42处理海马神经元后,pErbB4水平明显降低,在给予Aβ42的同时分别给予rL1或Nrg1,均可一定程度增加pErbB4水平,逆转Aβ42对HIP神经元ErbB4激活的抑制,而rL1与Nrg1联合给药则可进一步促进pErbB4水平增高。
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AD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有L1和Nrg1及其受体ErbB4的磷酸化激活的改变,L1/Nrg1信号通路变化参与了AD病理生理过程;2)L1可能通过影响Nrg1信号通路参与AD病理条件下神经元保护,进一步提示L1和Nrg1联合给药可能为AD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