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碳纳米材料界面聚合法制备气体分离复合膜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应对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人们开发了多种工艺手段来进行工业排放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分离与回收。其中吸收法、吸附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无法连续操作等缺点,而低温蒸馏法耗能较大,在进行特殊气体分离时应用较广,但不适用于CO2的分离回收。因此,具有绿色、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膜分离法成为分离CO2的最佳手段。界面聚合法具有单体种类广泛、工艺过程简单、结构可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纳滤和反渗透膜的制备。目前采用该法制备气体分离膜的应用尚不常见,因此开发一种通过界面聚合工艺制备气体分离膜,并将其应用于CO2的有效分离中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采用膜法分离CO2的研究中,渗透通量与选择性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trade-off”现象严重制约了这一方法的应用以及性能的提升。为了提升分离膜的综合性能,人们研究发现了众多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路径:(1)分离层厚度的超薄化;(2)分离层介质的可控改性;(3)水相单体中碳纳米材料的引入。本论文采用的界面聚合工艺就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制备超薄复合膜的有效方法,同时选取了具有特殊结构的水相单体-β-环糊精以及新型的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QDs)作为水相单体的掺杂物。探讨制膜工艺条件对CO2的分离性能,之后进一步研究纳米材料引入后对复合膜形貌的影响,旨在揭示复合膜的微观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的关系。根据复合膜的气体分离性能,论文首先对环糊精和酰氯单体进行了有效筛选,进而确定了单体浓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工艺参数,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气体分离复合膜。随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来测定膜的化学组成,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来表征膜的形貌。研究结果发现分别采用β-环糊精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作为水相和油相单体,可以得到具有特殊“环状多孔”结构的膜形貌。在制膜工艺为:水相溶液为含2 wt.%β-环糊精、1 wt.%Na OH的水溶液,油相溶液为含1 wt.%TMC的己烷溶液,水相溶液、油相溶液浸泡时间均为10min,热处理温度为50°C,处理时间也为10min时,制备的气体分离复合膜对CO2的渗透通量达到200GPU,CO2/N2选择性为10.53。为了进一步提升气体分离复合膜的性能,论文采用热解柠檬酸法制备了CQDs,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定其化学结构,透射电镜、X光电子能谱仪、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等确定了CQDs的成功合成,其粒径大小为2.8nm,分布均一。进而利用水热反应对CQDs进行氨基功能化改性,相应的结构表征确认了在CQDs表面成功接枝了具有较强水溶性、反应活性强、对CO2具有更强选择性的-NH2。将功能化CQDs引入到水相单体中,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不同碳量子点掺杂量的复合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QDs的引入对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有极大影响,同时气体分离性能也证实其效果显著。未改性碳量子点的掺杂量为0.1wt.%时,复合膜对CO2的渗透通量为157GPU,CO2/N2分离选择性达到15.9。而氨基化之后的CQDs掺杂量为0.1wt.%时,复合膜对CO2气体的渗透通量为148GPU,CO2/N2选择性进一步提高至19.7。由此可见,碳量子点的引入对复合膜综合性能的提升十分明显。为了对比零维碳纳米材料CQDs在复合膜中的作用,本论文同时引入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后,将其掺入水相单体中,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气体分离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同时结合气体分离数据来分析不同维度碳纳米材料对复合膜形貌及性能的差异,探讨碳纳米材料在界面聚合中对膜结构及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自组装多肽近些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它在细胞培养、药物释放、组织工程、酶的固定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前景非常广阔。自组装多肽纳米结构已被证明是有效药物载体的良好候选物。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多肽分子,研究其在缓冲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细胞毒性及其载药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含有不同电荷的四种多肽分子,分子式分别为Fmoc-Cha Cha-GK-NH2(GK)、Fmo
氮氧化物(NOx)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是目前效率最高、研究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商用钒基催化剂具有生物毒性、促进SO2向SO3转化、低N2选择性等缺点,失活后的钒系催化剂的处理和填埋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针对钒系催化剂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开发了具有优异脱硝活性、高N2选择性、抗高空速能力以及良好碱金属抗性的CeO2–Nb2O5/TiO2氧化物催化剂。
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是目前脱除烟气中NOx最有效的技术。催化剂是SCR烟气脱硝技术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整个SCR系统的脱硝效率。环境友好型Ce基催化剂因其高活性、宽温度窗口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燃煤电厂和垃圾焚烧电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Pb,会对SCR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针对Ce基催化剂Pb中毒机理以及抗Pb中毒性能展开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对比了
玻璃钢材料具有轻质量、耐腐蚀、高强度等诸多优点,国内各油田为提高储油罐使用寿命,降低储罐腐蚀,开始大规模应用玻璃钢内衬储罐。但是玻璃钢内衬材料经长期使用会产生脱黏现象,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发生事故。对在役玻璃钢内衬储罐进行检测是维护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故而开展对玻璃钢内衬板声振信号传播规律的研究,为玻璃钢内衬储罐的声振检测技术奠定理论基础。论文首先基于板波理论,采用GUIGUW软件建模计算得到玻璃
当前,淡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淡化已经成为沿海城市获取淡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电渗析过程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具有非常好的脱盐效果等优点,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水淡化及燃料电池等特种分离领域,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针对目前薄膜复合(TFC)离子交换膜存在较高膜面电阻,从而降低了离子传质效率的问题,论
丙烷作为传统的燃料气体和化工原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丙烷以及其作为主要成分的燃气的燃爆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丙烷的爆炸特性,本文结合实验研究、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初始温度、初始压力以及不同惰性气体对丙烷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T0=25℃-12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产业也逐渐往更深更细方面研究,国家对于科技人才及其科学研究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因此无论是化工企业还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也持续增加,危化品实验室具有内容复杂性、实验过程未知性且都进行独立实验等特点,因此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针对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法规少之又少,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为评估实验室安全提供
聚合物纳米材料具有结构新颖、形貌多样、性能优异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因此在药物控释、生物成像、仿生模拟、纳米催化等诸多领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聚合诱导自组装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简单高效制备聚合物纳米材料的方法,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一直被科研工作者们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溶液组装低至1 mg/m L的制备浓度,聚合诱导自组装方法创造性地将制备量提高到了500 mg/m L;同时,解决了非均相聚合对多形貌
生物质能拥有燃烧污染低、可再生、易得到和方便运输储存等特点,为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生物质原料到高品质合成气转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焦油大分子深度转化及H2和CO比例调整等问题。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因活性中心分散性差,在反应过程中易发生团聚或积炭覆盖,从而导致其活性迅速降低。因此,本文利用多级结构材料的特点,通过设计和优化Ni基催化剂的形貌结构促进其功能性的充分发挥,来改善上述传统催化剂的问
文章以运行阶段的球形储罐为研究对象,重在研究球形储罐的风险评价体系,目的在于确定球形储罐运行阶段风险水平,明确关键风险因素,针对性指导球形储罐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文章首先在资料收集、查阅文献和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和危险源分类理论,对球形储罐运行事故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到球形储罐运行事故的主要类型,运用改进后WBS-RBS风险识别模型对球形储罐运行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在耦合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