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研究——以武汉一级工业遗产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城市更新模式从增量发展到存量发展转型背景之下,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随着工业遗产的价值得到深入发掘和广泛认可,对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与再利用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工业遗产占据城市价值高的地段,对城市更新意义重大。因此,如何处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成为当前城市问题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本文以武汉一级工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武汉工业遗产概况进行梳理,包括工业遗产的概念,工业遗产立法保护实践的发展进程,武汉工业遗产构成,以及当前武汉一级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基本概况;其次,将武汉一级工业遗产置于所处片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微更新的背景之下,选取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其当前受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状况,包括其保护的合理性以及再利用策略;研究城市更新模式与工业遗产微更新的内在关联性;最后,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进行城际比较,分析武汉和上海在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以及处理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问题采取策略的异同,提炼成功经验,为今后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及其与城市更新关系的处理提供有益借鉴。  工业遗产的微更新策略必须充分结合建筑自身条件,以实现功能与空间相匹配;同时还必须结合根据所处片区城市更新状况,从而实现建筑功能与环境相匹配。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内热环境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该地区的室内热环境比较恶劣,而且该地区的大多数建筑普遍没有采暖和降温措施,只是通过冬天关
近几年,保障性住房与绿色建筑成为我国住宅产业中的两大热点。绿色建筑理论使保障性住房更加完善,同时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也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两者关系相辅
公共性日渐成为当下中国公共空间一个令人棘手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主要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公共空间,扮演着社区中心的角色,其公共性包含着
城市光环境建设是城市整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城市照明规划不仅满足城市基础设施照明功能,提高人民居住质量,减少交通事故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更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延长
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性化、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新的公共服务功能需求与满足方式也在不断出现。可在我国广大的小城镇层级与区域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成为学界公认的主要诱因之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社会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和高速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所以现在是我
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农村建设热潮接连迭起。建筑学界内,面对我国目前如雨后春笋般接连破土动工“新农村居民点”和“新农村综合体”项目,主要的讨论与研究内容更多地指向物
本文属于导师李和平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山地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批准号:51178479)的子课题研究:城镇化背景下西南历史城镇文化景观
近年来,国家开始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高校老校区的发展模式已由外延式更新转变为内调式更新。内调式更新注重旧建筑的改造更新与再利用。那些建成时间久远
建筑从诞生伊始便在人类生活中担当起文化载体的角色,在人类的语言、文字等抽象表意系统出现之前,建筑与建筑环境便被用于维系若干代人之间文化习俗信息联通性的纽带。回族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