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主体演变对当代农宅技术变迁的推动作用——基于川渝农村地区案例的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农村建设热潮接连迭起。建筑学界内,面对我国目前如雨后春笋般接连破土动工“新农村居民点”和“新农村综合体”项目,主要的讨论与研究内容更多地指向物质空间的实践,而对于建造过程中的建造主体对建造的推动作用缺乏进一步思考。这使得在建造主体发生异化的今天,反思如何使建筑师对农宅建造的介入更加合理且具推广性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对当代农宅建设现状进行概括性的阐述,然后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在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批判和吸收,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范畴,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农宅建设活动中建造主体的发展转变历程。本章从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这个历程,一是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概述了建造主体的发展演变概况;二是在个体建造和集体建造两种不同的建造组织方式的主线下,分别阐述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建造主体状况及变化,以及之间的区别与不同,并从两种建造模式衍生出第三种模式----共同建造及其主体。对不同时代与组织方式的建造中的建造环节、影响因素、建筑主体构成进行了梳理。  第三章为实地调研重点案例的分析,本章首先针对三个当代农村建设实例的调研进行了建造过程及组织运作方式解析,着重分析建造主体的差异性与共性,以及其带来的作用机制。然后针对对调研对象村落的整体布局、单体功能平面及建造技术特征的演变过程,对调研成果进行随时间进程的纵向分析和不同村落间的横向分析,得到其建造技术表征的演变规律,以及其所应用的建造技术变迁情况。最后总结出建造主体与技术变迁的内在联系。  第四章在上文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因素与组织因素的角度分析并总结建造技术特征演变的动因,这其中重点分析了当代建造主体作用机制的历史特点与差异性,并解析其作用环节与原理。随后,从设计介入的各个环节入手,对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原则给出建议。
其他文献
文化中心是基于多元功能空间所形成的复杂共享公共场所,其开放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多元性等特征是城市发展文脉的阐释。本设计以建始县文化中心设计项目为研究对象,透过城市发
在80年代以来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与更新进程中,城市固有的物质形态与结构极大地遭到改变,特别是城市特色的人为破坏与形象趋同已经再也不能使城市成为人们记忆中那熟悉的家园和故
近年来细颗粒物PM2.5引起的空气质量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垂直绿化有较好的细颗粒物沉降效果,有望成为改善空气质量以对抗细颗粒物污染的
从最早的城市出现至今,每个城市的空间结构都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总结其中规律,可以将其归纳为若干种演变类型。而从农业经济时代开始,码头、仓库等最初意义上的物流节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内热环境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该地区的室内热环境比较恶劣,而且该地区的大多数建筑普遍没有采暖和降温措施,只是通过冬天关
近几年,保障性住房与绿色建筑成为我国住宅产业中的两大热点。绿色建筑理论使保障性住房更加完善,同时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也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两者关系相辅
公共性日渐成为当下中国公共空间一个令人棘手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主要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公共空间,扮演着社区中心的角色,其公共性包含着
城市光环境建设是城市整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城市照明规划不仅满足城市基础设施照明功能,提高人民居住质量,减少交通事故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更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延长
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性化、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新的公共服务功能需求与满足方式也在不断出现。可在我国广大的小城镇层级与区域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成为学界公认的主要诱因之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社会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和高速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所以现在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