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脊髓损伤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广东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全面评估出院后3-24个月居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的人口学状况、神经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参与水平,重点探讨SCI患者回归家庭后的社会参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拟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促进居家SCI患者融入家庭并参与社会.  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从两所三甲医院抽取262例居家SCI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使用一般背景资料调查表(自制调查问卷)、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ASIA)、改良巴氏指数(M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文版参与问卷(IPA)分别测评居家SCI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神经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参与水平.建立EpiDate 3.1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 24.0分析数据.使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对居家SCI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神经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参与进行统计描述;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分析居家SCI患者的社会参与和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神经功能、日常生活、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居家SCI患者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 居家SCI患者人口学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262例居家SCI患者,男173例,女89例,平均年龄(40.56±15.09)岁,以青壮年为主(18~50岁193例,占73.6%),有配偶者(包括同居)164例,无配偶者98例,文化水平以中学(初高中和中专)及以下为主(222例,85.7%),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5000占47.7%,93.1%患者与家人住,90.1%患者有人照顾,27.9%患者有工作,64.1%患者家庭住所未改造,39.3%患者的社区有障碍设施,88.5%的患者接受康复锻炼, 81.3%的患者选择居家康复,26.3%的患者对疾病有了解.  2. 居家SCI患者的神经功能 262例SCI患者的主要病因以交通事故(38.9%)、高空坠落(23.3%)和跌倒(13%)为主,以不完全性损伤为主(64.6%),ASIA平均分为(233.75±56.53)分,损伤平面以颈、胸段最多(颈段98例,37.4%;胸段107例,40.8%), 95.4%的患者有一种及多种功能障碍,25.6%的患者合并有并发症, 10.7%的患者伴有慢性病.  3. 居家S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62例SCI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分为(66.86 ±23.93)分,59.5%的患者生活基本自理,23.7%的患者生活需要帮助,14.5%的患者生活依赖明显,2.3%的患者生活完全依赖.  4. 居家SCI患者的心理状态 262例SCI患者的抑郁平均分为(9.12±3.87)分,抑郁的阳性率占67.9%,焦虑平均分为(7.16±3.92)分,焦虑的阳性率占45.0%.  5. 居家SCI患者的社会支持 262例SCI患者客观支持维度均分为(8.00±1.57),主观支持维度均分为(19.35±3.41),支持利用度维度均分为(6.37±1.89).  6. 居家SCI患者的社会参与 262例SCI患者社会参与均分为(45.39±17.62),室内参与(10.09±6.75),家庭角色(12.60±4.35),室外参与(15.00±5.93),社会生活参与(7.70±3.97).  7. 居家SCI患者的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 影响居家SCI患者社会参与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居住状况、职业状况、后遗症、康复锻炼、日常生活、焦虑和抑郁,解释的变异量为75.4%;居家SCI患者室内参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康复训练、MBI、主观支持、焦虑,解释的变异量为66.0%;居家SCI患者家庭角色参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职业、后遗症、并发症、家庭环境改造、康复训练、ASIA和抑郁,解释的变异量为63.3%;居家SCI患者室外参与的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居住状况、职业、后遗症、康复训练、ASIA、MBI、客观支持和抑郁,解释的变异量为69.1%;居家SCI患者社会生活参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居住状况、后遗症、康复训练、客观支持及焦虑,解释的变异量为47.7%.  结论:  1. SCI多发生青壮年男性,患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家庭人均收入中等.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大部分选择在家康复,与家人同住,对疾病认识不足,家庭和社区环境差.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如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2. SCI的病因以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跌倒为主,出院后在家的SCI患者常伴有多种后遗症和并发症,如压疮、泌尿系感染等.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如教会患者如何预防压疮及清洁导尿等.  3. 多数SCI患者出院后在家与家人同住,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但仍需要他人照料,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4. 多数居家SCI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如鼓励患者接受现实,增强信心.  5. 居家SCI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不理想,缺乏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适度的支持.  6. 居家康复的SCI患者社会参与出现中等水平受限.康复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关注其参与现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7. 影响居家SCI患者的社会参与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SCI的严重程度、后遗症、情绪状况、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支持及社区障碍设施等.针对影响居家SCI患者社会参与的因素,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加大社会支持,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企业应多为SCI患者供应机会,促进患者参与就业,减少偏见;政府应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加大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险的投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最终融入家庭参与社会.
其他文献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痉挛模型建立  目的:制作大鼠脊髓撞击模型,使大鼠脊髓损伤后能稳定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痉挛症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
摘要: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从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把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和农民,指导学员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校要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而展开丰富多彩的区域创设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区域活动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活动材料是保证幼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充分
本实验拟研究PTEN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另外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构建并鉴定能够稳定表达外源抑癌基因PTEN的胆管癌细胞系;在此基础上,观
本文以长沙市两个大的透析中心1998年1月-2004年8月期间所有首次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住院病人共5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MDRD预测公式计算每个患者GFR值。按不同条件(如
  本研究在行中等腹部手术的成人与小儿术后短期输注LCT进行静脉营养,以观察LCT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人行中等腹部手术后短期输注LCT对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
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一、网络改变了中学生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方法  在网络的世界里,中学生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与上一代的中学生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首先体现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对客观感知最多的是来自网络虚拟世界,大量的信息源自于网络系统,在网络世界里学到了许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用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大肠埃希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