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是关键,而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又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了解目前我国中医临床人才的素质水平,探索不同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成才途径的特点,优化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对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出的215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的300名一般中医临床人才的从医经历及其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总结出优秀与一般中医临床人才在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整体在职业道德、临床诊疗能力、职业相关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明确了目前中医临床人才的素质完善重点。通过调查,归纳出目前我国中医临床人才六种主要培养模式,分别是师承教育、本专科院校基础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硕士(博士)教育、学历提高类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性继续教育。通过灰色模糊综合评价得知,不同培养模式对人才素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各有侧重,贡献度各有不同,师承模式对于中医临床人才职业道德和临床诊疗能力养成的贡献度最大,硕士、博士教育模式对于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能力、再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养成及中医专业相关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培养的贡献度最大,本专科院校教育对中医专业知识培养的贡献度最大。同时,本研究归纳了中医临床人才的成才途径主要有六种形式,通过灰色模糊综合评价得知,各类成才途径在培养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专科院校教育——跟师学习——从事临床实践——攻读硕士或博士——从事临床实践至今乃是最佳的成才途径。根据目前中医临床人的素质现况及各培养模式和成才途径对人才成长的不同作用,本研究提出了对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并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提出建立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连续统一的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