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银行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迅速,成为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平行的体系,并且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明确影子银行发展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纷纷加入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本身的特点和融资的外在需求使得影子银行在我国得到强劲发展,又由于影子银行也是金融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其会对我国银行业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和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基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金融风险相关理论,主要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首先是影子银行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机理分析,更进一步,在理论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是如何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以及这种影响的特征。其次对影子银行发展情况进行说明并结合我国自身的情况,介绍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其口径与规模,然后分别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其他影响因素三个层面共选取十个指标来综合计算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最后,对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用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未观测信贷共四个部分之和代表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最小二乘估计等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可知,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比较复杂,两者之间在数量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U”型二次函数关系,这充分说明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会经历先降后升的过程,当影子银行的规模小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就会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当影子银行的规模大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开始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根据实证结果,文章最后提出我们应当充分、客观地对待影子银行,既不能纵容其自由发展,也不能过度限制和抑制,而是要鼓励影子银行合法化和加快建立影子银行监测体系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