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经穴组和心经穴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探讨肺经取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肺经穴组和心经穴组,每组各24例。肺经穴组给予压痛点和列缺穴或尺泽穴电针刺激,未电针刺激的列缺穴或尺泽穴,采用手法行针,心经穴组给予压痛点和灵道穴或少海穴电针刺激,未电针刺激的灵道穴或少海穴,采用手法行针。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共治疗2周6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焦虑量表自评(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量表自评(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定。采用病例报告表收集临床资料,录入于里恩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选穴方案间的临床疗效差异、安全性、依从性。结果:1.入组前,两组的基线资料、疗效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两组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左旋转、左侧屈)、NDI评分、SAS评分、SF-36评分方面均有所改善,组间对比后,肺经穴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后,肺经穴组改善颈椎的前屈活动度效果更明显(P<0.01)。3.第1次随访,两组在VAS评分、左侧屈、NDI评分、SAS评分、SF-36评分等近期疗效方面均有所改善,组间对比后,肺经穴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在改善前屈、后伸、左旋转、右侧屈方面,肺经穴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4.第2次随访,在远期疗效方面,两组均有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治疗过程中,两组安全性、依从性均良好,随访过程中,两组依从性良好。结论:1.治疗后,肺经穴组明显缓解了颈痛、改善了颈椎活动度(前屈、左旋转、左侧屈)、改善了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疗效安全可靠。2.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两组均没有复发,且肺经穴组在改善第1次随访的近期疗效上依然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量子信息和经典信息相比,具有经典信息所不具有的空间非局域性,而且有些量子态还具有经典信息所不具有的性质:纠缠,这就使得量子信息具有一些超越经典信息的新功能,并且可以实现许多经典信息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深入研究量子信息的处理过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对量子信息的物理实现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本文研究量子信息的几个基本问题:量子信息的全局删除与量子信息的全局克隆和量子信息的局域删除、量子信息的全局分辨与量
期刊
痛症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笔者自1990年以来自制温阳理气药袋热熨治疗因虚寒、实寒、气滞等引起的诸痛症,疗效颇佳。今不揣浅陋,特介绍供同道参考。【药袋制备及用法】温阳理气散方:丁香、荜菝各10克,肉桂12克,良姜、白芷、乌药各30克,木香15克,川芎、小茴、花椒
期刊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易危鸟类之一,被我国列为濒危物种。其目前分布区很狭窄,主要分布于山西吕梁山、陕西黄龙山、河北小五台山和北京东灵山等地的局部地区。由于地理屏障或者自然植被的破坏,其分布区已被严重分割成3个区域,分别形成3个地理种群,即山西吕梁山脉的中部种群、河北与北京地区的东部种群和陕西的西部种群。陕西黄
牛某,女,14岁,学生。1990年8月28日因全身剧痛5天住院治疗。患者10天前曾发热至38℃,乡村医生用青霉素、氨基比林等治疗4天热退。后因长时间电扇吹风乘凉而致全身疼痛,逐日加重,故来院求治。查:患者痛苦表情,体温37.8℃,心率99次/min,咽部轻度充血。化验:Hb130g/L,WBC3.2×109/L,ESR20mm/h,抗“O”625,类风湿因子(一)。胸透:心肺正常。B超示:
期刊
目的:观察黄雅慧教授经验方健脾活血解毒汤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以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治疗(0.5g/片,每次1.0g,一天4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给予健脾活血解毒汤口服(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200ml)。两组
目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近年来,大量文献证实F.nucleatum不仅会导致大肠癌,还会引起化疗耐药的发生,而四君子汤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中药联合化疗组与化疗组、肠癌组、健康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测
目的:在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炎性相关因子调节通路TRAF6/NF-κBp65/NFATc1,同时采用与炎症和骨代谢相关的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瑞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为瑞香素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瑞香素低(A组)、中(B组)、高剂量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模型组(E组)、空白组(K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进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运用16Sr DNA测序技术对中医心肝火旺证和心脾两虚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初步研究,并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相对比,以期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菌群,为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9例2-7岁儿童,包括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7例确诊的ASD儿童,同时期同来源健康体检基本正常的健康儿童42例(健康对照组),ASD组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对益肾散结中药复方肾复康Ⅱ号胶囊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研究平台(TCMIP V2.0)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和分析平台(TCMSP)对肾复康Ⅱ号胶囊所含潜在活性成分进行收集,基于化学相似性原理对潜在活性成分靶标进行反向预测。在Dis Ge NET、ETCM和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基因,与成分靶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