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协商互动与学生英语口语发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商性互动在过去二十年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心理语言学视角的互动观认为,作为师生间的话语修正的协商,能够为学习者建立有利的的心理语言条件,使其获得更多可理解输入和修正性产出,从而促进目标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较新的二语习得研究视角。它强调外部社会环境中的各个互动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对协商的理解超越了原先的内涵,更注重对交际内容的协商和该过程中的中介因素与内化。此外,该理论还注重观察微观变化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对协商的研究偏重其对语言习得的即时或近期效果,而较少采用纵向研究。本研究基于更广义的协商内涵和采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尝试对EFL课堂师生协商互动对于学习者英语口语复杂性的长远效果进行纵向式探究,并对协商互动及其即时效果进行微观过程研究。以一名大学生为个案,研究者通过口语测试、课堂录音、学习者笔记、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一、从纵向的三次口语测试结果看,在三个月的课堂学习中与教师有较频繁的协商互动之后,学习者在句法复杂性方面的发展表现为:产出语句增长,并列短语和复杂名词性结构使用增多;词汇复杂性方面的发展表现出词汇广度增加、高级词汇增多等。二、从对课堂过程的微观分析表明学习者本人与教师之间的协商性互动对于其口语输出的复杂性具有即时效果;观察他人与教师的协商性互动对口语输出复杂度也具有随后的效果。三、追溯口语复杂性的微观改变过程和发生机制,本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词汇发展经历了从起初的模仿或自语到到逐步频繁自然使用的过程;句法方面以定语从句为例也经历了从起初的零使用到后来频度增加、使用变得稳定而准确的过程。在学习机制上,本研究发现学习者通过协商互动做有选择模仿和自言自语对口语复杂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对于课堂协商互动环境下一位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输出复杂性的即时变化和长期发展进行了真实的反映,其结论是:增强L2课堂的师生协商互动对于学习者二语口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我国在2010年3月31日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业务,之后,融资融券标的股规模一直不断扩大,从2010年到2014年底,由最初的90只增加至902只。截至2017年底,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共1036只,
本文从Goldberg所提出的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情况。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致使移动构式一直以来在语言学领域都是热门话题之一。NPl
新媒体环境给当代青少年带来挑战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的21.6%,学生群体占整体网民的25.4%。①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生
<正> 妇人之疾虽众,然由经水不调而罹患它疾者亦不少见,故调经一法于妇科中尤显重要,正如宋代名医陈氏所云:“妇人诸疾,多由经水不调,调经然后可以孕子,然后可以却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