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O2薄膜的低功耗氧气传感器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能够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随着气体传感器的发展,其在便携式设备上集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商用氧气传感器普遍采用电化学传感器,但它具有不易集成、功耗高、稳定性差的缺点。相比之下,半导体氧气传感器因其可集成、体积小的优势而被广泛研究,但是目前大多研究是面向真空或者惰性气体氛围的使用环境,而且需要高温加热,功耗仍然较高。如果在空气中使用(氧气含量21%),这些传感器的性能会大幅下降,甚至失灵。因此,需要研究适用于空气背景中的可集成、低功耗的氧气传感器。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采用先溅射后氧化的方法制备Sn O2薄膜(先溅射锡膜,然后再高温氧化成Sn O2膜),研究不同氧化温度和膜厚度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利用SEM、TEM、XRD、XPS和EDS等表征技术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份进行分析。发现氧化温度对于薄膜形貌以及晶体结构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在800℃下氧化的110 nm薄膜具有最高的氧空位含量(36.5%)。(2)研究加热温度与紫外光照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无光照条件下,传感器对氧气无响应;在365 nm的紫外光照下,传感器在室温下能够实现氧气的检测,而且随着工作温度升高至60℃时,响应时间从625 s减少到480 s。(3)研究Sn O2薄膜制备过程中的氧化温度和膜厚对气敏性能的影响。发现氧化温度对灵敏度的影响较大,通过优化氧化温度使得响应幅值提高了约3.5倍;而膜厚对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通过优化厚度使得优化响应时间缩短了1.3倍,得出800℃的最佳氧化温度和110 nm的最佳膜厚。(4)所制备Sn O2薄膜传感器,对氧气的检测限达到1%浓度(能测到空气中氧气浓度1%的变化),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选择性以及长期稳定性(两个月阻值变化1.29%,灵敏度变化<2%)。分析表明,氧空位含量是影响敏感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外薄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对敏感性能也有一定影响。(5)为了进行比较,利用传统的反应溅射工艺制备Sn O2薄膜(直接沉积Sn O2薄膜),并测试了其对氧气的敏感性能。与上述的先溅射后氧化的两步制备方法相比,反应溅射制备的Sn O2薄膜传感器的响应时间较长(>15 min)、选择性较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通过先溅射后氧化的方法制备的Sn O2氧气传感器,能够实现室温下的氧气检测,并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复性、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天空偏振导航定向具有无误差累积、不受电磁干扰的优势。在晴朗少云的天气条件下,偏振方位角图中太阳子午线的对称性比较显著,很多学者开发了通过识别太阳子午线确定航向角的偏振导航方法。然而当天空中有较厚的云层存在时,云层中大量的水滴或冰晶粒子对太阳光的多次散射和吸收造成该区域的偏振度降低,且偏振方位角出现异常。此时若对较多云层遮挡的目标空域偏振方位角异常像素直接拟合来提取太阳子午线特征,则得到的将是错误的
在现阶段中美“芯片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我国的CMOS图像传感器厂商来说,当前正处于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是图像传感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PLL作为片内的时钟生成器,为CMOS图像传感器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从而保证CMOS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通常采用的时钟生成器是传统的模拟电荷泵锁相环(Charge Pump Phase Locke
软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形态适应性,已成为涉及材料、机械、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软体变形材料是软体机器人开发的材料基础,然而受一般软材料固有低模量属性的限制,目前的软体机器人普遍存在难以维稳、负载能力差等缺点。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气动驱动器来赋予软体机器人以变刚度功能,但存在系统复杂、响应慢等问题。若能直接通过电场调控软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开发出电驱动的变形-变刚度一体化智能材料,则有望解决制约软
基于纳米裂纹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生理信号采集、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裂纹传感器的性能受到了纳米裂纹图案的影响,实现纳米裂纹的精准、可控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纳米裂纹图案化的方法,如缺陷引导法、薄膜辅助法、曲率控制法、光刻辅助法等。然而,这些纳米裂纹图案化的方法,使用的基底材料大多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合金的快速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合金设计方法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学习方法被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将以钛合金为载体,在材料学科小数据集的基础上,将合金体系关键特征参数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成功构建高性能合金的设计及工艺优化方案。本文利用XGBoost算法,结合钛合金体系内特征函数和遗传算法,构建了团簇式嵌入的机器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工厂、医疗和物流等多个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疫情期间大量智能移动机器人奔赴战疫前线,在药品配送、病房消毒、安防巡逻和安检测温等方面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移动机器人关键技术中,稳定、高效及准确的定位是实现自主性的核心,而实际环境复杂多样,运动过程位置易丢失,且单一传感器有各自局限性,利用多种传感器的优点,提高定位能力将推动移动机器人的实际
线控转向(Steering-by-Wire,SBW)是汽车转向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身于线控转向的相关技术研究中。线控转向相较于传统转向系统有诸多优势:去除转向柱,避免事故中对驾驶员的伤害;路感可调,改善恶劣路况下的驾驶员体验;节能环保,摒弃液压助力造成的污染;可拓展性强,为未来无人驾驶的发展做好兼容接口。线控转向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国内对
本文将传统的马科维茨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了风险厌恶因子,对投资比例设定了上下限。同时提出了一种并行遗传算法(PGA),其运算时间短,而且随机搜索,不易陷于局部最优。将该算法引入证券投资组合领域,将数据随机分为若干个小组,同时进行遗传优化,提高了运算效率。通过实证分析,求解改进的模型,计算表明并行遗传算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解决证券投资组合优化问题。
软体机器人是本体、驱动、感知高度集成的新型机电一体化智能系统,具有良好的连续变形能力、运动灵活性、友好交互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多功能高度集成使得软体机器人制造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磁致变刚度软体驱动器,开展了基于直接墨水书写原理的3D打印技术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在软体驱动器磁致变刚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刚度变化幅值最大化的材料选型。首先,设计了磁致变刚度软体驱动器
随着国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下工程、隧道工程以及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力,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凭借着其掘进效率高、安全性能好以及施工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隧道建设中。TBM在掘进过程中主要依靠刀盘上的滚刀进行破岩,在与岩土的强烈作用下,滚刀极易磨损失效。失效的滚刀需要及时更换以保证TBM的正常掘进,然而目前TBM失效滚刀的更换几乎全部依赖人工,人工更换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包括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