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竟陵派是明末诗学流派之一,其得力主将是钟惺、谭元春。尽管后人历来对竟陵派毁大于誉,但它的诗学理论确实独树一帜。本文从竟陵派基本诗学理论出发,参照当时的诗学背景,与“七子派”和“性灵派”作比较,结合钟惺、谭元春二人的生活经历、文艺思想、人生观,透视竟陵派诗学的基本观点及其成因。 在明代“后七子”和“公安派”衰落期,竟陵面对两派的重重流弊,提出“真实,精神所为也”的观点,“务求古人精神所在”,力求师古和师心融合统一,成为其贯穿诗学观的理论基础。钟谭二人各精通庄禅,禅光道影时时隐现诗文之中,这更突出显现于其诗歌创作理论中。“活物”论,新颖而别致,恰当概括了诗歌鉴赏差异原理,丰富了诗歌鉴赏理论。竟陵把“厚”作为自己诗学审美理想,成功阐述了“厚”与“学”的关系,用“厚”来挽救诗坛弊病,治疗自己的诗病,体现出竟陵的卓越理想。总之,无论后人如何评价竟陵功过得失,钟惺、谭元春则坚持了“自信”和“自悔”的“真文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