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为因素的基坑工程动态风险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基坑工程的不确定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为因素。随着近年基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增大,基坑工程面临的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基坑事故日益增加,而与工程施工相应的风险分析管理体系仍然远未成熟。目前的基坑风险评估仍偏于可靠性分析以及失效概率计算方面,缺乏实用的风险分析控制体系,并且没有切实有助于实际风险控制的动态风险评估及相应措施控制体系。在分析人为因素对基坑事故发生概率的影响上,也缺乏深入的研究,未考虑人为因素得出的基坑失效概率往往是偏离真实基坑风险水平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人为因素、动态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先,归纳总结了基坑工程中常见的人为差错类型,分析了人为差错的形成原因及机理,将人为差错划分为无意差错和有意差错,将经典的SHEL模型嵌入改进的Reason模型中,建立了即考虑人为差错发生的横向广度,又兼备了人为差错的深层次原因分析的S-Reason模型,用以分析基坑工程中人为差错发生原因。将S-Reason模型用于风险控制中的人为差错分析,为基坑工程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提出了“人因修正系数”的概念,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变量进行了归纳,考虑设计、施工、监测和监理四个主体相关的人为因素变量,得出综合的人为因素修正系数。通过引入人因修正系数修正风险事故发生概率的方法,考虑人为因素对基坑风险的影响,使风险评估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基坑的真实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基坑工程的总体风险进行估计,建立了施工前工程总体的风险预估方法体系。在风险预估结果基础上,给出了风险排序的方法,为风险清单排序提供依据;   然后,建立了分析监测数据以评价工程动态风险的方法,依据监测项目的种类不同,归纳了常用的工程预警值,并且充分考虑环境监测项目和基坑支护自身监测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用于风险等级评定的风险预警值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基于监测数据的动态风险定量评估的方法体系;   最后,提出风险因素继承和发展的理论,将风险因素分为潜伏因素、显性因素和继承因素,并研究了基坑工程中人为差错中的危险点及其应对措施;结合风险继承和发展的理论和人因危险点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包括施工前风险预控、施工期的动态风险监控以及基于系统黑色区域的重大风险防控的风险控制体系理论,分阶段从三方面实现了基坑工程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其他文献
随着悬索桥跨径的不断增大,主缆恒载拉力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安全系数则逐渐减小,因此,有必要对悬索桥的施工过程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而数值解析法和有限元法是悬索桥分析的
本文以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项目“高速公路路堤拓宽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为依托,进行了控制模量桩复合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以未穿透软土层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及变形规
随着建筑物日益向高、重、大方向发展,桩筏基础以其承重大、适应性强的优点,被愈来愈多地采用。常规设计方法通常不能有效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作用,尤其上部为刚度较大的剪力
目前,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中,转换梁的应用最为广泛,从结构传力方式看,转换梁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传力途径清楚的优点。但梁式转换也存在着诸如梁截面尺寸过大从而影响净空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对轴向荷载作用下的闭合多肢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截面立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首先,对闭合双肢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超高,超长的大型建筑物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建筑也不再仅仅只有功能的要求,随着美观的要求
本文依托湖南省交通科技项目“极端气候下膨胀土路基水损害影响预测研究”(项目号20094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号104-0094)和湖南省研究生
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搜索出潜在危险滑动面是治理边坡的前提和必要程序。本论文广泛收资料,总结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分析方法及国内外
不同于常规风,龙卷风是一种高速旋转的小尺度系统,其破坏力极强。由于龙卷风发生的概率较低,目前在我国,一般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尚未包含抗龙卷风的设计要求。但对损坏
我国沿海与近海地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雪天后要撒除冰盐的马路及城市道路桥梁以及恶劣环境(如盐碱含量较大土壤等)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氯离子的侵入腐蚀,致使结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