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和概念信息对3岁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前研究发现,当面临知觉相似与概念类别冲突时,4~5岁儿童是倾向于依据概念知识来进行归纳推理的,而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的归纳之间差异不显著。预备实验用类似的方法,证实了这一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与基于概念类别的归纳之间差异不显著,不能像4岁和5岁儿童那样显著依据概念进行归纳推理呢?以下五个实验分别讨论了这个问题。实验一在预备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心刺激,结果发现3岁儿童能够忽略分心刺激,表明他们在预备实验中的结果不是出自于猜测。实验二测试了儿童基于概念的分类,结果显示3岁儿童能正确地对预备实验的材料进行基于概念的分类,表明3岁儿童并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概念类别知识导致其不能在实验一中更多地表现出基于概念的归纳。预备实验至实验二中,儿童均面临较为强烈的知觉相似与概念类别的冲突,实验三进一步降低了知觉相似与概念类别的冲突程度,结果发现3岁儿童仍然不能更多地依据概念类别进行归纳。由于在前述研究中,靶刺激与概念比较刺激属于相同的上位水平类别而属于不同的基本水平的类别,实验四则进一步降低了类别的等级结构,使靶刺激与概念比较刺激均处于相同基本水平类别,结果3岁儿童则能够更多地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然而,前述测试都只是单前提的测试,实验五在预备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前提,结果发现3岁儿童也能更多的根据概念类别进行归纳,表明即使靶刺激与概念比较刺激属于不同的基本水平类别,增加前提也能促进儿童基于概念类别的归纳。本研究为儿童早期即能够基于概念归纳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从而对儿童早期的归纳推理是基于知觉相似性的,要7~8岁以后才会更多的表现出基于概念的归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但是,研究结果也显示当存在多个影响儿童基于概念归纳的因素的时候,即使平衡了相似性的影响,3岁儿童也不能更多的基于概念进行归纳,暗示3岁儿童基于概念进行归纳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其他文献
教育乱收费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时有发生,尤其近年来,被社会誉为我国十大乱收费之一。政府经常三令五申,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主要原因,恐怕与这类公共组织所存在的“经济人化”
文章将水稻秸秆翻埋还田春整地、水稻秸秆碎混还田春整地、水稻原茬越冬地块春整地等几种秸秆还田方式做以探讨,并将水稻播种育苗技术做以研究。一、水稻田的整地根据龙江县
本文简要介绍了1.8TSI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结构及电路图,以此为基础,说明高压电喷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故障诊断仪数据流检测,说明燃油压力不足的检修思路。通
1857年春,英格兰东南小城黑斯廷斯。  一位身材消瘦、满脸落鳃胡须的苏格兰男子骑马走在小城的全圣大街上。岛国初春的寒风出了名的冷,令他不由得打起哆嗦来。虽然还不满三十五,正该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他的身体一直很不好,这才刚回国,便已经开始怀念在阿尔及尔的假期了。  “黑暗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是永恒的……凡是光明照不到的地方,那便是黑暗。而那光明,犹如无尽黑暗之中的矿藏,盘旋在黑暗之中,用那隐秘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热点材料]    1、2008年9月25日,载有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9月27日16时41分至17时,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漫步,并在太空中展示五星红旗。9月28日下午,“神七”返回舱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
在民国前期学生自治思潮影响下,中国各大学纷纷创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自治实践活动,许多大学也因此形成了以学生社团辅助育人及创建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在教育
编者按:朴实温和、平易近人是山东五征集团姜卫东董事长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之后的采访中,他的庄重与干练更让人平添几分敬佩。姜卫东是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学派型”老总,谈吐畅
古城油田泌123断块构造复杂,储层物性较好,经过多次开发方案调整后生产效果不明显,截止2018年底上层系采出程度8.9%,其原因是多次调整均不清楚影响开发的主控因素。灰色关联
双目视觉是获取对现实世界立体感知的重要方法,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立体匹配是实现双目感知的前提,该算法对左右摄像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像素级的匹配,生成稠密视差图,从而获取了三维坐标信息。概述了立体匹配算法近20年来的发展过程,围绕基于人工特征和深度学习两个方向进行了综述,对算法实现过程中的代价计算、代价聚合、视差计算和视差求精进行分析讨论,评估了算法的准确性和时间复杂度。最后总结了立体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