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二语声调纠错与教学研究

来源 :王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声调一直是二语纠错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非声调母语背景学习者的偏误问题突出,需要有针对地进行纠错。本文以汉语二语单字调偏误为研究基础,以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非声调母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适合不同声调偏误的有效反馈方式为核心,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观察法、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目标是:(1)探究非声调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汉语声调偏误类型和偏误形成的原因;(2)探究汉语二语声调偏误纠错策略的有效性;(3)运用特定支架提高声调纠错教学效果;(4)尝试构建汉语二语声调纠错教学模式。本研究包括声调偏误分析、声调纠错策略和声调纠错教学实验三项实证研究。1、声调偏误分析,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吉、俄二语学习者产出的声调基频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从调型、调值、调域和发声态几个方面,归纳偏误类型。(1)阴平错成阳平、低平上声、去声,吉错成低平上声和去声,俄错成阳平和低平上声;(2)阳平错成阴平、上声,吉错成阴平和上声,俄错成上声,其偏误出现嘎裂现象;(3)上声错成阳平,吉偏误调型和调域介于阳上之间,俄基频调尾段较高;(4)去声偏误的共性问题是“下不去”。在此基础上总结偏误归因:(1)认知归因,指受母语认知范畴影响,不能在自我感知和产出间建立认知结构导致的偏误形成的原因。学习者对汉语声调调型特征具有明确认知,但无法通过听觉反馈,感知到自己实际产出的调型。(2)技能归因,由学习者母语发声技能习惯导致偏误形成的原因。学习者通过人际交互建立了自我偏误的认知结构,但是无论怎样产出试错练习,也无法实现偏误纠错。2、声调纠错策略研究,通过教学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声调纠错策略类型、使用频率、纠错效果、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概括了重铸、直接纠错、元语言纠错、同伴、可视化纠错、手势、迁移和多媒体8种声调纠错策略类型;(2)统计了声调纠错策略的使用频率,分析了各类纠错策略的效果,发现实时可视化纠错策略对视觉反馈敏感的学习者纠错效果较好,语调迁移、发声类型迁移等策略对技能性偏误的纠错效果明显;(3)根据不同偏误形成的原因,使用不同的策略,是影响纠错策略选择的因素。总结出解决认知与技能偏误的两类支架:第一类,实时可视化支架,其反馈的视觉信息包括动态声调基频信息、俄语清浊塞音和嘎裂音三维语图信息;第二类,靶向迁移支架,包括俄语清塞音、俄语疑问语调、俄语真浊音、嘎裂音等。3、声调纠错教学研究,利用支架进行纠错教学实验。将纠错支架作为干预方式,以二语学习者声调基频的变化为验证纠错方法的动态表征,进行量化描述性统计分析。(1)实时可视化支架,针对认知类偏误的纠错效果最佳。在阴平非平调认知偏误纠错教学实验中,通过增加视觉感知通道,将学习者产出的阴平声调动态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反馈,为听觉反馈不敏感学习者建立认知结构。(2)靶向迁移支架,针对技能类偏误的纠错效果最佳。在阴平低平、阳平和上声偏误纠错实验中,调动学习者视、听、触觉,动觉等单、双、多模态通道反馈相关信息,迁移学习者母语发声技能。干预一,阴平低平偏误靶向迁移俄语清塞音;干预二,阳平偏误靶向迁移俄语疑问语调;干预三,上声偏误靶向迁移俄语真浊音和嘎裂技能性发声方法。干预后的纠错效果显著。可见,利用实时可视化支架可以有效解决认知偏误,采用靶向迁移支架能够有效解决技能偏误。不同的支架对应不同的类型,需要根据偏误形成的原因来选择不同的纠错支架。汉语二语声调教学模式建构。在偏误分析、纠错策略和教学实验三项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究适合学习者不同声调偏误的有效反馈方式为核心,尝试构建开放式二语声调教学模式。依据偏误问题界定诊断、归因分析、生成支架进行架构,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教学理念涵盖教学中心、产出感知同步、支架辅助和语音能力四个方面。教学假设建立在动机启动、可视化实时反馈、母语韵律迁移和母语发声类型迁移理论假设基础之上。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以期使汉语二语声调教学具有可操作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依据偏误类型为基础的偏误归因分析,发现对声调来说,认知与技能是两种重要的影响因素;(2)探究了适合不同学习者和不同声调偏误的有效反馈方式,生成了解决认知与发声技能问题的实时可视化和靶向迁移纠错支架,延伸了社会文化理论中人际交互“支架”范畴的外延;(3)发现两种支架,通过教学实验,实时可视化支架对认知类偏误纠错有效,靶向迁移支架对技能性偏误有效,需要针对不同偏误的形成原因,运用不同的纠错支架。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酵让如何治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其中城市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决定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成果。但是受制于当下基层政府的主体规模、人力资源和物资储备等因素,现在仍然沿用单一政府领导的模式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远远达不到社会各界要求的。由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基于危机管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以济南市Z街道新
学位
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共同缴存的专用于住房的强制储蓄资金。从1998年国家施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起,20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帮助居民实现购房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居民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以及商品房市场的快速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一些弊端开始慢慢显现,其中争议最大之处在于其是否存在收入分配效应上。由于住房公积金采取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在互助性、再分配
学位
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近年来高度关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而黄河流域是“能源流域”,煤炭、油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资源型城市众多,2019年中国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绿色转型是必经阶段,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更是重中之重。因此,科学评价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并进一步剖析影响因素,有利于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针对性对策,对实现该流域绿色
学位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一直是不能忽视的关键驱动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性下行压力,创新要素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如何使创新要素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使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实施了科技兴国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但区域间的要素配置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缩
学位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商环境就成了现代经济架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综合发展状况。营商环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税收则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营商环境的水平,所以在各国各地区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中都对税收方面有所涉及,尤其是我国各地出台的相关条例中也都有提及税收营商环境的改善,例如青岛市、重庆市等地方相继出台了关于营商环境的条例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非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涉足金融领域,逐渐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新的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容易聚集金融风险,给我国金融体系构成较大压力。一方面,企业以资本积累为目标,会导致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间的关联度会因此增加,一旦发生违约,会引发连锁反应,直接冲击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然而,影子银行化行为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充处于融资劣势地位企业的
学位
二十一世纪以来,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城镇化的水平和效率都明显提高。但是,在高速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等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忽略了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质量。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以及理论依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来建立子系统,进而构建了涵盖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类指标,43个三类指标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之后,利用熵值
学位
促进黄河流域县域绿色发展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又是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虽然县域绿色发展成绩斐然,但仍然进展缓慢,尤其是黄河流域县域绿色发展程度低。2017年,生态环保部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自上而下的政府环境治理路径,这为探寻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对县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契机。针对当前县域绿色发展进度缓慢
学位
我国已渐入低生育水平目前在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长期的低生育水平将加速我国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国家连续调整生育政策而生育率回升仍乏力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现阶段我国生育率低迷的原因,最值得关注的是同时具有物质生产者和社会再生产者双重身份的女性面临的困境和抉择。因此,系统研究女性的福利效应可以全面的了解女性在
学位
中小微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融资约束问题,这极大的制约了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拟结合的产物,形成全新的金融生态,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壁垒,给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因此在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能够厘清其对中小微企业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