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育儿行为的福利效应研究

来源 :姜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渐入低生育水平目前在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长期的低生育水平将加速我国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国家连续调整生育政策而生育率回升仍乏力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现阶段我国生育率低迷的原因,最值得关注的是同时具有物质生产者和社会再生产者双重身份的女性面临的困境和抉择。因此,系统研究女性的福利效应可以全面的了解女性在育儿时所面对的困境,对相关理论探索与政策实践都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在回顾分析了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的政策及文化为背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分析模型,并从客观福利和主观福利两方面对女性的福利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地,对于客观福利效应,以育儿行为对女性劳动收入影响进行衡量,同时由于女性的福利水平与家庭密切相关,以育儿行为对女性家庭内部的家务分配以及家庭内物质资源分配的影响来衡量育女性家庭内部的客观福利效应;对于主观福利效应,从生命周期视角考察了生育对女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来衡量育儿对女性的主观福利效应。本文从收入、家庭内资源分配以及主观生活满意度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我国女性由于育儿行为而产生的福利效应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女性育儿福利效应的政策建议。此外,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新冠疫情的应对中,数字经济对稳定经济社会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经济向数字化过渡。疫情防控需要使得全国人民经历了一次“生产生活习惯的数字化培训”。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已经成为推动个体经济福利变动不平等的重要力量。在证实了育儿行为确实将降低女性的收入水平,对其客观福利造成不利影响后,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使用将对这一不利影响起到扩大作用还是缩小作用?本文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女性生育“收入惩罚”的可能影响作为女性育儿行为客观福利效应研究的延伸,以使本研究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现有理论及文献进行了综述。从福利经济学、人口学视角梳理了家庭决策的相关理论,力求把这些理论内容更有效地应用于后文模型。经验研究方面,研习了女性育儿福利影响的人口学因素、福利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从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以及心理主观感受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综述,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导出本文研究切入点。其次,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典型事实进行了梳理,以求理论模型的建立有的放矢。一是,梳理了对我国儿童照顾安排相关的政策演进,从宏观上把握育儿责任在国家、社会和家庭之间的转变轨迹,以及政策背景。二是,使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中国家庭追踪调差(CFPS)、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等全国调查数据,对我国儿童照料安排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梳理,指出家庭是育儿安排的主要承担方,家庭中的母亲则育儿安排的主要承担人,家中的老人看护孙辈成为女性育儿的重要补充,托幼服务机构在育儿安排中占比小等特征。最后,在我国的政策背景下,依据我国育儿安排的典型特征,考虑到代际间的利他主义及家庭内议价理论,依次建立了老人与夫妻间、夫妻内部以及女性的递进理论模型。基于数理模型推导,定性分析了育后女性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为下部分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三,在实证分析部分,依据理论分析指出的可能引起女性育后福利变化的因素,运用CHNS及CFPS微观数据和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从女性的收入、家庭内资源分配以及女性主观生活满意度考察女性由于育儿行为产生的福利效应实证分析,并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女性生育惩罚效应产生的可能影响。实证分析具体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①女性育儿行为的收入效应。考察了育儿行为对女性收入的影响以及其持续性,使用Ⅳ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女性育儿时间对收入的负向影响将持续两年,进一步分析发现,育儿时间持续地对女性工资率产生负向影响是生育惩罚效应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并且育儿时间对女性收入的持续性影响在城镇女性、30岁以下女性和较高职业技能的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②女性育儿行为的家庭内资源分配效用。利用1991-2015年CHNS微观数据,基于OLS归回,考察了女性育儿行为对两性家务分工以及家庭支出结构的影响。以男性家务承担来衡量家务分工的变化,以女性健康状况以及烟、酒等具有性别特征的消费品支出来衡量家庭支出结构的变化,实证检验了女性育儿负担的增加对家庭内资源分配的影响,从家庭内部考察女性育儿行为的福利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性别观念更平等的地区和人群中,如城镇、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人群,随着女性育儿时间的增加,男性将增加家务承担,作为家庭营养分配的结果,女性出现超重及肥胖的可能也将显著增加;持有传统性别观念的地区如农村群体,随着女性育儿负担加重,男性家务时间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且女性过轻的可能显著增高。③生育对女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生活满意度作为女性主观福利的度量。鉴于儿童成长的特点,在儿童早期需要更多的育儿投入,当儿童长大后对照料的需求将降低,女性的育儿行为投入将存在生命周期的特征。为此,本部分不再单单考察育儿行为对女性的主观福利变动影响,而将生育作为生活事件,加入时间因素,从生命周期角度考察生育对女性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多期双重差分法,结果显示,女性在30岁前生育将对生活满意度造成负向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中老年女性而言,生育对其生活满意度不再具有显著影响。④互联网使用对女性生育“收入惩罚”的影响。利用OLS、Ⅳ-Heckit模型以及Probit回归等计量模型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不同生育状态女性收入影响的差异,以此来评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女性育儿客观福利效应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可显著提升女性收入,但对于没有育儿行为的未育女性收入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已育女性收入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互联网使用将拉大已育、未育女性的收入差距,扩大女性由于育儿行为导致收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未育女性相比,已育女性更倾向使用互联网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非正规就业,以及具有更低的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社交等增加收入的偏好。最后,政策建议部分。针对上述章节政策演变的梳理、历史现状的描述、行为选择模型的构建、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凝练。之后梳理了其他国家育儿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给出提高女性育儿而产生的福利效应的政策启示。本文可能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三点:第一,理论方面,基于我国国情建立包括老人、女性及其配偶的家庭决策模型,拓展研究理论体系。第二,研究视角方面,已有研究缺乏使用育儿时间作为女性育儿行为的衡量,同时缺乏对于女性收入影响的持续性、对家庭内家务承担及物质资源分配等劳动力市场及家庭内部的福利研究。第三,使用工具变量法、Ⅳ-Heckit 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多期双重差分法等计量工具克服女性育儿行为与收入、生活满意度等关注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得女性育儿行为产生的福利效应在因果识别方面更为稳健。
其他文献
星命術,是指依據個人出生時刻星辰運行位置及其象征意義來占斷個人命運的術法。它以星象觀測爲前提,本屬西方預測術中的“生辰占星術”。依存世星命文獻及考古材料所見,星命術大約在漢末三國之際開始傳入中國,然其大範圍的流行始於唐代。且在星命術長期流傳過程中,不斷與中國傳統文化發生碰撞和交流,最終於兩宋時期完成了一系列整合,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星命術。明末清初之際,星命術的流行與星命文獻的撰述又迎來了一次高峰
学位
培养新商科人才的数据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新商科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高校应系统性重构课程体系,为有效开展相关培养工作提供有力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将实践活动与数据挖掘竞赛相对接,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评价体系,为教师针对性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提供参考。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酵让如何治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其中城市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决定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成果。但是受制于当下基层政府的主体规模、人力资源和物资储备等因素,现在仍然沿用单一政府领导的模式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远远达不到社会各界要求的。由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基于危机管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以济南市Z街道新
学位
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共同缴存的专用于住房的强制储蓄资金。从1998年国家施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起,20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帮助居民实现购房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居民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以及商品房市场的快速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一些弊端开始慢慢显现,其中争议最大之处在于其是否存在收入分配效应上。由于住房公积金采取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在互助性、再分配
学位
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近年来高度关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而黄河流域是“能源流域”,煤炭、油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资源型城市众多,2019年中国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绿色转型是必经阶段,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更是重中之重。因此,科学评价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并进一步剖析影响因素,有利于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针对性对策,对实现该流域绿色
学位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一直是不能忽视的关键驱动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性下行压力,创新要素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如何使创新要素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使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实施了科技兴国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但区域间的要素配置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缩
学位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商环境就成了现代经济架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综合发展状况。营商环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税收则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营商环境的水平,所以在各国各地区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中都对税收方面有所涉及,尤其是我国各地出台的相关条例中也都有提及税收营商环境的改善,例如青岛市、重庆市等地方相继出台了关于营商环境的条例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非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涉足金融领域,逐渐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新的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容易聚集金融风险,给我国金融体系构成较大压力。一方面,企业以资本积累为目标,会导致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间的关联度会因此增加,一旦发生违约,会引发连锁反应,直接冲击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然而,影子银行化行为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充处于融资劣势地位企业的
学位
二十一世纪以来,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城镇化的水平和效率都明显提高。但是,在高速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等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忽略了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质量。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以及理论依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来建立子系统,进而构建了涵盖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类指标,43个三类指标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之后,利用熵值
学位
促进黄河流域县域绿色发展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又是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虽然县域绿色发展成绩斐然,但仍然进展缓慢,尤其是黄河流域县域绿色发展程度低。2017年,生态环保部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自上而下的政府环境治理路径,这为探寻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对县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契机。针对当前县域绿色发展进度缓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