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不同形态氮素叶面喷施对冬小麦粒重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及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拥有着相对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其他矿质营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然而,由于人民对小麦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优质小麦的供给,依然有着巨大缺口。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小麦生产潜力,优化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籽粒灌浆是作物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小麦粒重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现代小麦丰产作物生产系统中,通过农艺措施改善籽粒灌浆尤为重要。氮肥在作物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显著影响着籽粒的产量和品质。在小麦生长后期,由于根系开始衰老,气候较为干燥,叶面施氮有助于为植株快速补充营养,但不同形态氮素叶面施用对灌浆期小麦粒重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和具体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在花期叶面施用硝态氮(NO3-)、尿素(Urea)和铵态氮(NH4+)三种形态氮素,探究了不同氮源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粒重、蛋白质和矿质营养水平以及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并从物质转运、激素平衡、酶和基因表达以及氮素代谢水平等角度阐明其内在机理。本研究可以为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小麦丰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叶面施氮有助于在灌浆期提升小麦籽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水平,提高最终粒重。在田间试验下,NO3-、Urea和NH4+处理分别使小麦最终粒重提升了5.1-6.6%、7.0-8.7%和2.4-4.1%。灌浆参数分析表明,NO3-和Urea处理主要通过显著提升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使小麦籽粒取得了较高的粒重,而NH4+处理对小麦灌浆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显著延长了小麦有效灌浆时间。研究发现,NO3-和Urea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脱落酸/乙烯(ABA/ETH)的比值,同时,籽粒中参与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得到更加显著地上调。这表明叶面施用NO3-和Urea可以提高籽粒库强并加速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转运,使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在NH4+处理下,旗叶抗氧化酶活性更高,这有助于延缓衰老,延长花后光合物质生产持续时间。在干旱胁迫下,籽粒最终粒重损失达到34-36%,植株光合能力遭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害。此时,灌浆期粒重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库强以及花前贮藏物质的再转运。因此,和NH4+处理相比,Urea和NO3-叶面施用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干旱胁迫并提升冬小麦籽粒灌浆水平。(2)叶面施氮促进了冬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和锌、铁、铜、钙、锰的积累。不同形态氮素处理对西农20和小偃22的作用规律相似。在NO3-和Urea处理下,籽粒中氮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再转运水平较高,但花后吸收量显著低于NH4+处理。对成熟籽粒分析,籽粒蛋白质、锌和铁含量在NO3-处理下达到了最大值,和对照相比分别提升了10.8%、28.7%和31.4%。NH4+处理对籽粒铜、钙含量的提升幅度最高,分别为30.2%和31.2%。Urea、NO3-和NH4+处理对成熟籽粒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的调控规律不同,这可能是由于矿质元素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差异。此外,叶面施氮提升了矿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西农20籽粒中的植酸/矿质元素摩尔比总体低于小偃22。NO3-、Urea和NH4+处理下,PA/Zn值分别降低了41.4%、30.7%和17.4%,PA/Fe值分别降低了35.6%、27.2%和14.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各矿质元素在籽粒中的积累存在协同性,同时受到了遗传和农艺措施的调控。(3)不同氮素处理均改善了小麦的面筋热特性和面团流变学、机械搅拌特性。和NH4+相比,NO3-和Urea处理对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幅度更高。在NO3-处理下,小麦籽粒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两年间分别平均提升了14.4%、32%和42.3%,提升幅度最大。NO3-、Urea和NH4+处理使籽粒中麦谷蛋白大聚体(GMP)含量平均提升了28.2%、17.8%和7.3%,面粉二硫键含量平均增加了24.6%、17.4%和7.0%。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NO3-和Urea叶面施用时,西农20面筋中分子间β-折叠含量水平分别为29.62和22.81,小偃22中分别为19.49和14.35。微观结构分析显示,叶面施氮使小麦面筋结构的孔洞更加富有层次感,NO3-和Urea施用显著改善了面粉中蛋白质的交联程度,分别使蛋白质交联数提升了52.3%和30.7%,同时显著降低了孔隙度和终端率。以上结果表明,叶面施氮不仅增加了籽粒蛋白质的含量,而且改善了蛋白质的结构特征。NH4+处理对小麦面筋强度和面团加工品质调控效应较弱,主要原因可能是对面团的疏水性、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以及蛋白质网络中的终端率和分支率没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在本研究条件下,西农20蛋白质含量更高,对不同氮源处理响应更为积极,表现出了较大的品质提升潜力。(4)和小偃22相比,西农20源库器官中的氮素代谢更为活跃,且在不同形态氮素处理后所表现出的差异更为明显。在NH4+处理下,小麦旗叶的氮素代谢强度最高,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花后8日的活力分别提高了17.5%和12.4%,相关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籽粒中,NO3-、Urea和NH4+处理将花后20日GS的活性提高了24.4%、17.4%和9.7%,将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提高了15.7%、9.7%和5.8%。在NO3-和Urea处理下,籽粒中游离氨基酸(FAA)更加丰富,编码氮素代谢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基因在灌浆中后期也有着较为高效的表达。这表明NO3-和Urea处理更为显著地提升了籽粒对氮素的需求和氮素的再转运水平,进而改善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品质。同时,对籽粒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泛素连接酶复合体、内质网退化和蛋白质导向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氮素施用下发生显著改变。不同氮素处理对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积累的调控效应,可能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通路有关。基于此,通过强化植株氮素再转运和籽粒氮素代谢水平来调控源库关系,是优化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品质形成的关键。综上所述,NO3-、Urea和NH4+叶面喷施对灌浆期间籽粒粒重形成、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氮素代谢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和NH4+相比,NO3-和Urea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籽粒的库强,加速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从而对缓解干旱胁迫,促进籽粒灌浆,提升籽粒蛋白质和锌、铁含量,改善冬小麦加工品质,有着更为优良的调控效应。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挂面是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面制品之一,年产量已达800万吨以上,消费小麦粉总量的15%,对消费者主食有效供给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挂面干燥工序是挂面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其工艺设计、参数控制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能源消耗等密切相关。温度和相对湿度是挂面干燥工艺的主要可控因素,也是影响挂面干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蛋白质,尤其是面筋蛋白的分子结构,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面条干燥过程中面筋蛋白
分布式多站雷达的各雷达站点能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相较于单站雷达系统,分布式多站雷达具有灵活的系统配置、高自由度的信号处理机制和较强的生存能力等优点。目标定位作为雷达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在雷达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性能定位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对象。近年来一种基于信号量测的直接定位法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雷达采取的先估计量测参数再确定目标位置的两步定位法相比,这种直接定位法不需要估计中间
学位
行波管具有功率大、带宽宽、效率高和增益大等特点,是应用最广泛的真空电子器件。随着雷达、电子对抗和卫星通讯等应用领域的发展,高精度定位追踪、高分辨率成像、高速通信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这对行波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小型化高性能行波管对于提升应用装备的灵活机动性,减小体积、重量和功耗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实现高性能行波管的小型化,各种适用于小型化的新型慢波结构相继被提出,如平面螺旋线慢波结构、微带
近年来,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迅速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由此带来的隐私数据安全性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加密手段,属性基加密不仅能实现一对多的数据加解密共享,还能允许数据所有者以细粒度控制的方式选择性共享敏感数据。然而,围绕属性基加密还存在一些尚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比如访问策略隐藏、密钥撤销、多属性授权机构、身份认证、抗合谋及可追溯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无论对于属性基
学位
核能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放射性的存在,核环境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核环境下的作业强烈依赖于自动化作业或遥操作作业手段,而适应核环境的机器人产品是实现自动化作业和遥操作作业的良好选择。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核设施退役、核废料处理和核设施运行维护的自动化作业需求不断增加,对核环境机器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复杂环境作业能力、较高的辐照环境适应性以及较好的动力学控制性能。基于该背景
集肿瘤靶向递送、微环境响应释放和单一光照实现光动光热协同等特点于一体的免载体光动光热协同纳米光敏剂在提高癌症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准确性以及促进临床转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它们的构建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必须考虑多种因素(靶向特异性、可控的释放以及亲-疏水性之间的平衡)的合理整合,这对于纳米结构的自组装和稳定性非常重要。而且光疗向临床转化过程中,仍然会面对光疗固有的限制,譬如肿瘤的乏氧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