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辅助停车区布置方法与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磁浮作为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可适用于中长距离、大运量快速的客运交通,且具备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市场的广泛关注。发展高速磁浮交通,能丰富我国轨道交通体系结构,实现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持续领跑。我国主要应用和发展的高速磁浮是基于被验证过的、最成熟的常导磁浮技术。常导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运行机理决定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双限速防护的需求,辅助停车区是实现对列车进行双限速防护的基础、是保证列车安全连续运行所必要的技术手段。
  目前,对辅助停车区的布置方法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大多是以辅助停车区位置已知为前提展开其它理论研究,或是直接借鉴上海高速磁浮商业示范线的辅助停车区间距参考值,或是以其它的方式估算辅助停车区位置。这些方式都很容易造成辅助停车区布置过剩或不足等问题,相应的会大大增加建设和维护成本或影响磁浮交通的安全与效率。针对目前高速磁浮辅助停车区的布置方法不能满足其未来发展要求的现状和不具备一般适用性的问题,主要展开以下研究:
  一、分析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列车连续安全运行的基本需求及其安全速度防护的原理,明确影响辅助停车区布置的因素及其设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以磁浮列车双限速安全速度防护理论为基础,根据列车运行动力学求解方式寻求磁浮列车安全制动速度曲线、安全悬浮速度曲线及其分别对应的最大速度曲线、最小速度曲线算法,并以列车运行的理论模型建立满足要求的辅助停车区理论布置算法;
  三、根据辅助停车区布置理论方法模型,结合列车实际运行中对安全和效率的需求,提出单目标运行速度曲线场景下符合工程化应用的基于防护速度曲线的辅助停车区布置方法;
  四、根据磁浮交通与传统轮轨交通运营的经验,针对存在多目标运行速度曲线和存在列车单线双向运行的情景建立辅助停车区优化模型;
  五、选取相对复杂的仿真磁浮线路,在一定工况下,采用相应辅助停车区布置方法进行计算,以计算结果说明辅助停车区布置方法的有效性,并对辅助停车区优化算法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中低速磁浮交通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噪声低、选线灵活、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平稳舒适、清洁环保等优点,正处于应用初期阶段,相关技术也在积极研究与开发中。中低速磁浮轨道的平顺性对悬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为实现中低速磁浮轨道的高精度、高效、快速的检测,对中低速磁浮F型轨道平顺性状态进行评价,有必要研发一套适合轨道日常运营维护检修的轨道监测评价系统,充分运用中低速磁浮自身的检
飞机着陆滑跑阶段的安全性是机场安全运行的重点之一,而湿滑道面又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由于航空领域的特殊性,难以开展现场试验,数值模拟便成为了解决问题关键的有力手段。本文基于欧拉-拉格朗日(CEL)算法模拟机轮-水膜-道面间的流固耦合问题,针对道面粗糙度、速度、滑移率、水膜厚度、轮组形式等因素开展研究,提取道面支撑力、动水压力、结合系数、水迹分布、临界滑水速度等特征指标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关系,以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个城市的道路网络都在迅速扩大,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持续加剧。交叉口是道路网络的咽喉,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交叉口,而城市主干道承载着城市机动车出行的大部分交通压力,其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将影响整个主干道的交通运行状况。保障城市主干道的畅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运行具有较大的作用,而城市主干道各交叉口之间往往距离较近,相邻交叉口
城轨车辆互操作检测与认证一体化平台可为城轨车辆各异构子系统的功能测试和互操作性能的检测提供试验环境,被试车辆模拟运行试验的依据为惯量模拟与阻力模拟。本文依托“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轨交通互操作综合检测评估一体化平台与示范”(编号:2015BAG9B02),针对机械惯量模拟方法存在级差且无法补偿机械摩擦损耗等问题,采用机电混合惯量模拟方案模拟被试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惯量和在实际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阻
学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营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乘客将轨道交通作为首选的出行方式。客流压力的提升,给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车站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车站分级是车站管理的有效方法。如何基于客流压力给线网中各个车站分级,实施合理的人员配置和物资调配是当前运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的行人特征和设备设施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可能出
交通冲突是表征交通安全隐患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城市道路中60%左右的交通冲突发生在交叉口,右转车流相关冲突占交叉口冲突的一半以上。许多学者对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对与右转机动车流相关的交通冲突的判别模型和估计模型做出了尝试,但类别覆盖不够全面。随着一些大城市陆续将让行规则严格实施,右转车流的冲突特征也随即出现变化,如何构建一个右转车流与慢行交通流冲突的判别标准,并使得其能适用于我国
施工区往往是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薄弱位置,由于车流在瓶颈位置的突变,施工区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远高于一般路段。过去由于施工区交通流数据难以获取,基于施工区交通数据的安全风险研究欠缺;近年来,随着ITS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现代车流检测数据实现高速公路事故风险实时预测成为了当前交通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施工区历史交通流检测数据和事故数据,构建高
随着港口和城市的发展,上海港集装箱量显著增加,上海港现有的集疏运模式仍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的运输比例不到2%,大量的集装箱卡车对城市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上海探讨通过建立地下物流模式来缓解港城矛盾一种交通方式。  首先,本文对上海交通、环境、土地资源三个方面的港城矛盾进行分析。建立上海港城关系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港口和城市的综合能力。建立上海港城关系耦合协调度模型,明确上海
学位
车辆保有量的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以及尾气排放,在车辆中装载怠速自动启停系统已经成为了车辆实现节能减排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城市交通环境的复杂性,当车辆行驶在拥挤的交通流中,自动启停会导致车辆发动机频繁启停,这样不仅影响了车辆驾驶的舒适性也可能会导致车辆的油耗及排放的增加。本文根据对城市交通环境中车辆发生怠速工况的位置及怠速时
学位
精益制造是世界上许多公司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方法,通常包含废材处理,生产计划安排等环节。然而,由于缺乏实施精益制造的知识,成功率一直很低。本研究针对某公司枕梁插件总成中的废材识别环节,采用精益制造方法对组装过程中的废材进行识别和测量。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该公司在耗材节省及废材处理方面提出建议。  所实施的研究方法通常用于汽车及电子工业批量组装流水线等短周期产品生产,在轨道车辆组装这样的长周期产品生产中少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