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是以IgA为主,伴或不伴其它免疫球蛋白、补体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IgAN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据统计在我国约18.3%的ESRD患者原发病是1gAN。由于IgAN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缺乏针对此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而中药在治疗方面具有确切疗效。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滋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临床治疗IgA肾病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病例分组选择气阴两虚型并经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者4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2治疗方法20例试验组患者予益气滋肾汤(太子参,生黄芪,生地,旱莲草,当归,小蓟,金银花)口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连服1个疗程(2个月)。20例对照组患者予潘生丁口服,50mg/次,3次/日,连服2个月。3观测指标3.1安全性观测指标:血常规与心、肝功能检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2疗效性观测指标:①中医临床单项症状分级量化评估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②实验室观察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以上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一个疗程(2个月)后各记录一次。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积分,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Ccr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0例患者完成一个疗程观察无脱落。2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侯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在少气乏力、易感冒、浮肿、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的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说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浮肿、口干咽燥、腰脊酸痛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在少气乏力、手足心热的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患者上述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半定量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半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药物可降低患者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对照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半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药物可降低患者尿红细胞及尿蛋白;两组治疗后尿红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药物降尿红细胞作用优于对照组药物。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药物均可降低患者尿蛋白;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药物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对照组药物。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Ccr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Scr、BUN、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药物对患者Scr、BUN、Ccr无明显影响。试验组治疗前后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药物对患者Scr、BUN无明显影响;试验组治疗前后C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药物可升高患者Ccr。9安全性观测本课题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常规与心、肝功能异常及明显不适症状和体征。说明本观察是安全可靠的,益气滋肾汤可以安全使用。结论1益气滋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IgAN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2益气滋肾汤能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IgAN患者的中医症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3益气滋肾汤可减少气阴两虚型IgAN,患者尿红细胞与尿蛋白,且疗效优于对照组。4益气滋肾汤可改善气阴两虚型IgAN患者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