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决策系统集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项无法回避和准确预报的重大自然灾害,它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因此防震减灾一直以来都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工作。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被应用到这项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ISDSS)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几项技术。 自上个世纪90年代GIS技术应用于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决策以来,先后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决策支持阶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和防震减灾要求的提高,系统智能化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就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ISDSS)是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ISDSS在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中具有较多优势,并且已经在许多决策问题中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ISDSS的体系结构目前有:DSS+知识库+文本库系统结构;DSS+问题求解单元结构和LPK系统结构等。从对这些系统结构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知识库、模型库是整个ISDSS的核心。 知识和模型是系统进行问题求解的两个关键环节。在系统中知识与模型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知识的模型选择;模型结果的知识解释和推理;基于知识的模型自动生成。因此知识与模型集成方法的研究是ISDS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的主要集成方法有基于规则的集成方式、两者统一于规则库的集成方式和基于智能对象的集成方式。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各有特点。本文针对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辅助决策的特点,提出了智能决策组件概念,即智能决策组件是一个集知识处理、模型选择、模型调用、运用知识的模型结果解释推理和返回决策结果为一体的系统组件。并通过智能决策组件来实现ISDSS的知识与模型的集成。 针对前面提出的基于智能决策组件的知识与模型集成方法,本文通过采用COM组件技术来实现这种集成。COM技术是微软提出的一项组件对象模型技术规范,目前已成为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模式。COM技术具有可扩展性、接口通信、封装性等几大特点,在基于COM技术构建的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决策系统中,模型与知识集成的封装性使智能决策组件能够与整个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有利于整个系统的开发和功能扩展。 通过组件技术来建立组件化ISDSS是在采用COM技术建立智能决策组件之后提出的一种系统整体开发方案。在这个方案中,系统采用C/S三层体系架构,整个系统分为客户层、组件层和服务层三个层次。智能决策组件库构成了系统的组件层,实现了系统知识和模型的高度集成。 在经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探讨之后,本文通过福建永安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决策系统来验证文章中提出的理论与方法。该系统实现了相关数据库的管理、专题地图的生成、专题数据管理、地震灾害预测、应急决策方案提供、疫情监测预警等功能。从检验结果看,系统的震害预测精度达到了行业要求,相关功能满足了震害预测和震后应
其他文献
长期的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陷入困境,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09年联合启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这一活动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
<正>美国德州大学(UT)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证明,全基因组测序可识别病人患遗传性癌症的风险,有望改善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护理。这项研究首次用全基因组测序评估了258个癌症
本课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长期(1年)动态的多指标观察,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较系统地探讨了3种场强(8×10~2、2×10~4和6×10~4V/m)的电磁脉冲(EMP)5次重复全身照射后
<正>在推行低碳驾驶和"绿色"环保理念的当前,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低碳驾驶的目的,是值得每位驾驶员去思考的问题。本期的安全驾驶经验谈就以"节油"和"安全"为关键词,
让·鲍德里亚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工具,结合精神分析学、社会学、经济学、媒介理论等,对消费社会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论证,形成了他系统的
<正>"安全驾驶经验谈"已刊出四期,受到读者热烈反响。许多师傅的经验之谈,丰富了驾驶园地,使更多的朋友分享了快乐。尽管驾车人每天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境遇,而大部分师傅都认为
对于驾驶员来说,"安全"维系着个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它不是口号,应该成为一种行动。只有每一位驾驶员都把好方向盘并不断地摸索、总结驾驶经验和技巧,路面上的交通环境才能
政府采购的巨大细分市场对办公家具供应商十分具有吸引力,作为家具供应商如何修炼内功才能较好地占领政府采购市场?家具供应商对这一话题都很感兴趣。6月14日,在北京花都家美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长期以来,工程区的地应力场特征和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工程学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
目的:探索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技巧,观察神经干细胞采集与其增殖、传代能力的关系;观察细胞因子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不同胎龄或相同胎龄不同部位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