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脉冲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长期(1年)动态的多指标观察,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较系统地探讨了3种场强(8×10~2、2×10~4和6×10~4V/m)的电磁脉冲(EMP)5次重复全身照射后睾丸的病变特点、损伤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并初步观察了6×10~4V/m EMP照射对妊娠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职业暴露对生殖功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一、EMP辐射后睾丸的病变特点、损伤规律 1.3种场强EMP 5次重复全身照射小鼠均可引起睾丸严重的非热效应性生精细胞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损伤,最敏感的靶细胞是精子、精子细胞和精原细胞。病变特点为具有速发性、阶段性、持续性和不均一性,并与场强的大小呈正相关。 2.3种场强EMP照射后早中期(6h~28d),雄性小鼠血清睾酮浓度及睾丸组织雄激素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但EMP辐射并未引起血清FSH、LH、E2及睾丸组织FSH受体表达的明显改变),同时间质细胞出现一系列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提示睾丸间质细胞是EMP辐射敏感的靶细胞之一。 二、EMP辐射所致睾丸损伤的机制 1.TUNEL染色证实凋亡细胞数分别在3种场强EMP照射后28d、7d~14d和3d~28d明显增加,凋亡相关基因及其编码蛋白bax mRNA、bax、p53和c-fos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8d、3d~14d、1d~14d明显增强,而bcl-2蛋白则在照射后1d~3d呈一过性表达增强,表明细胞凋亡是EMP辐射所致睾丸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2.3种场强的EMP照射后,睾丸组织丙二醛的含量及TNF-α表达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提示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参与了EMP辐射所致睾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3.3种场强的EMP照射后14d内,睾丸组织内与能量代谢有关的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尤其在照射后7d内多显著降低,同时睾丸组织血供减少。表明睾丸生精细胞的缺血缺氧及能量代谢障碍,在EMP照射所致的生精细胞早期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6×10~4V/m EMP 5次重复照射,可直接引起原代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细胞膜损伤-电穿孔,照射后30min~1h逐渐趋于恢复。培养上清离子浓度在照
其他文献
在回顾莱州湾凹陷曲折的油气勘探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新的钻井资料,探讨了该区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该凹陷油气成藏规律。该区油
沉积旋回是沉积事件的周期性重复,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序列是一定时间序列内各种沉积时间的物质记录。测井数据能够连续的反映所测地层的特征,由旋回导致的物质变化在测井频率
归纳总结了从自然伽马能谱的获取(测量)和自然伽马能谱的分析这两个方面提高精度的主要方法、途径与技术措施。加强物质屏蔽,以减小本底影响;严格控制光电倍加管的高压和主放大器
在我国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应用顶管施工技术能够降低部分碎石区域、水体结构的施工难度,为市政工程总体施工效果优化提供保障。顶管施工有较强的技术要求,文章分析了市政工程
针对大悬臂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拓宽工程中,新旧箱梁横向拼接困难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拼接方案,利用拼接加劲肋将新旧箱梁连接起来。本文依托淮江高速公路盐河大桥
渔业与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同世界上的许多渔业一样,我国渔业也面临着资源衰退问题,其严重程度已危及了我国渔业尤其是捕捞
牡丹组培中褐化现象的发生,影响了组培苗的生长、增殖和组培过程的进行。该文研究了活性炭、硝酸银、PVPP和维生素C 4种防褐剂对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组培中褐化控制的作用及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
长期的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陷入困境,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09年联合启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这一活动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
<正>美国德州大学(UT)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证明,全基因组测序可识别病人患遗传性癌症的风险,有望改善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护理。这项研究首次用全基因组测序评估了258个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