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慎独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宗周(1578-1645),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刘宗周的伦理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伦理思想以“慎独”为其学术宗旨,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独”被赋予了本体的含义,名之曰“独体”,成为宇宙人生之本体、道德之本体,是人生终极的价值根源与依据。刘宗周以本体论“独”,其理论意义是反对析“性”与“心”为二,既然“性即理”、“心即理”,心性均为理,故性心不二而为一,是独一无二之“一”,也就是“即心即性”的“独体”。刘宗周的学说建立在《大学》的基础之上,以“诚意”为本。他视“独体”为道德的本体,把“意”作为心性之体,认为“意”是心之所存而非所发,是作为本体发生的道德意识,是一种超越的潜存,是“至静”。刘宗周学宗“慎独”,强调对本体的自我把握、自我觉悟、自我回归,其伦理思想即由此展开。他把“慎独”说成是最重要的修养方法,言诚意也必归言慎独。刘宗周把“慎独”解释为“本吾独而戒惧之”,简单的说,慎独是时刻把握住本心的独体。刘宗周以“慎独”功夫统领圣门一切功夫,说“慎独之外别无学”。在他看来,《大学》明德至善的本体要凭借慎独的功夫来落实,“独体”即在慎独功夫中呈现。在此基础之上,刘宗周对“王门四句教”和王畿的“四无说”都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四句教”,称为“蕺山四句教”:“有善有恶者心之动,好善恶恶者意之静,知善知恶者是良知,为善去恶者是物则”。刘宗周反对无善无恶的空疏的道德本体,所谓道德意识就必然具有善恶的观念。刘宗周不喜欢空谈德性,认为一切道德活动和道德修养都要落实到“为善去恶”。道德修养的目的是成就完善的人格,在传统伦理思想中就是成圣成贤。在这方面,刘宗周继承了传统的观念,提出了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他最重视的著作《人谱》,就是为回答这一问题而作。总而言之,刘宗周希望通过对内在超越的道德本体的探求,找到一个现实道德实践的理论基础,然后再向外展开,去寻求这种超验本体的实现方式,以达到本体与功夫的合一,由诚意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刘宗周看来,人人可以为圣人,通过对圣人理想的追求也可以实现道德救国的道德理想目标,这种理想的追求不应为外界所动,它是可以超越生死的。刘宗周身体力行,明亡之际,绝食23天以身殉国更证明了他贵义弘毅、超越生死的“大身子”高峻人格。他的思想和品格,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三相平衡节电技术概念、地位和作用,并由浅入深地分析了三相平衡节电系统结构、三相平衡技术核心原理,用矢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相平衡技术所产生的理论成效。
本文主要讨论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我们应当从事某一行动?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贯穿了整个伦理学研究的历史。自二十世纪“语言学转向”之后,伦理学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
目的观察在开展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工作期间,选择补气祛风汤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7年07月收治的11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正>16-18 October,2015,Guilin City of Guangxi,China http://www.ic-cp.org/2015Committee Honorary Chairs Lemin Li,UESTC Wei Hong,SEU Dominique Schreurs,KU-Leuven
产品制造过程中需准确掌握制造资源数目、技术性能、生产能力等信息,同时对其进行优化选择与分配。在解析制造网格环境对资源模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探究制造资源模型建设流程
木材脱色用于多种情况:为了进行浅色透明装饰,需将木材表面全部脱色;由于涂饰水平的限制,用染色方法不能使白坯材色一致时,在染色前也需将组件表面全部脱色,然后再均匀地涂以染色剂
科学道德范式问题是科学道德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它越来越多的成为科学界的焦点话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违反科学道德的事件层出不穷,
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当下现代化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的风险控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导向也就成为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