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移动通信网络基于能效的资源管理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red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G、4G使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充满了活力,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作为移动通信的两大驱动力对设备接入密度和移动数据流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5G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是采用高密度异构蜂窝网络架构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接入密度和高数据速率的要求。目前,移动通信行业能耗占到全球总能耗的3%,高于其他行业,这其中基站能耗占到60%~80%,未来高密度重叠覆盖异构蜂窝网络架构意味着更多的基站部署,而且这些基站部署更具随意性,这无疑给移动通信网络的能耗问题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在由Macro cell、Micro cell和small cell三种网络组成的高密度异构网络架构下,研究提高网络能效的资源管理方法,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开销函数的接入选择算法,旨在使用户在高密度重叠覆盖网络中接入合适的网络。传统接入算法是将用户直接接入用户接收信号最强的基站,而在3GPP采用的信道模型下以及基站默认部署参数下,用户可感知的宏基站信号强度明显强于微基站和小基站,这就使得部分基站因接入过多造成拥塞和用户体验下降,而大部分微小基站空置造成整体网络资源的浪费,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能提高系统容量,且掉线率更低。(2)提出一种基于能效的功率控制算法,算法结合小区呼吸技术和基站休眠技术,旨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基站能量消耗,从而提高网络能效。算法思想是根据各基站负载状态,将基站分成零负载、轻负载、正常负载和重负载四种工作状态,然后根据基站工作状态来调整各基站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基站覆盖面积伸缩的效果。本文设计的两个算法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接入算法需要根据基站工作状态和用户分布进行接入判定,而功率控制算法则根据各基站负载状态调整工作状态并反馈给接入选择算法部分,仿真结果显示,这套资源管理算法在稀疏均匀分布、单点密集分布和多点密集分布下,系统容量都有着明显的提升,而功耗却显著降低,网络能效提高15%~65%,在密集均匀用户分布场景下,由于功耗变大使其能效有着小幅度的下降,但是显著提高了系统容量,改善了通信质量,同时,此时的掉线率是所有算法中最低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家居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带有跟踪、定位功能的家居安防系统已经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而Programmable System-on-Chip(PSoC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无线局域网、Ad-hoc网络和无线网状网为代表的无线网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作为信息业务载体的无线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属于政府统一分配管
本课题首先以三网融合为背景,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存在的优势、挑战以及发展思路做了阐述,并且对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中采用CMTS+CM、EPON+LAN、EPON+EoC、FTTH等技术的优势和不
摄像机标定作为基于视频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预处理模块,其结果直接影响了获取交通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阐述了交通监控对摄像机标定算法的特殊要求,并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新的摄
认知无线电技术由Dr.Mitola于1999年提出。认知无线电系统通过频谱感知技术检测自身所处运行环境中的频谱空洞,能够使未被授权的用户在不影响主用户的条件下占用此频谱空洞,进
雷达在现代科学、军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海杂波背景中的目标检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自雷达诞生以来,目标检测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海杂波背景
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能使重度耳聋者重获听力的医学假体,随着集成电路和语音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耳蜗的性能也在逐步提高和完善,为耳聋患者获得更多质量更好的听觉感受提供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大,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不断出现。P2P(Peer-to-Peer)技术的出现在互联网产生的初期,一开始并不为人所关注。然而随着互联网全面进入宽带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视频为主的流媒体业务必将成为Internet的杀手级应用。然而,如何解决视频巨大的数据量占用带宽高、服务持续时间长、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