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下人工耳蜗汉语声调识别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能使重度耳聋者重获听力的医学假体,随着集成电路和语音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耳蜗的性能也在逐步提高和完善,为耳聋患者获得更多质量更好的听觉感受提供了可能。人工耳蜗是将语音信号通过体外语音处理器编码后发送脉冲到耳蜗内的植入电极,通过电刺激听神经代替耳聋者受损的毛细胞产生听觉。关于人工耳蜗的研究国外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听障人士也开始受益于人工耳蜗对听力的帮助。然而国外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对我国人工耳蜗的发展并不完全适用,汉语的声调特性对语义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使得在我国人工耳蜗在编码处理上的难度要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人工耳蜗本身性能之外,影响语音感知能力另外一个不可避免的干扰便是噪声。因此研究人工耳蜗患者的汉语可懂度的影响因素和患者的发声能力对于人工耳蜗在我国的发展和改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我国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汉语声调识别能力和发声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这对改进人工耳蜗性能及提高植入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参考价值。论文对汉语语音、声调识别及发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包含大量声调信息的基频提取方法做出改进,以更好的得到和分析人工耳蜗植入的声调认知能力。首先对噪声环境下人工耳蜗语音可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实验,将语音信号进行人工耳蜗编码仿真处理后再合成,采用正常听力被试者进行测听。在不同的信噪比和刺激衰减速率下,本次实验研究分析了刺激扩散衰减速率对噪声环境下语音可懂度以及声调识别的影响。其次,对语音信号的基频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将包含大量声调信息的基频检测作为判别声调特征的主要手段。本文在经典的基频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的基音周期检测方法:第一种方法结合平均能量幅度差函数(AMDF)和自相关函数(ACF)使基频周期处的峰值点更为突出尖锐,提高了基频检测的抗噪性;第二种方法通过线性残差(LPC)系数构成的逆滤波器对语音信号的逆滤波去除声道响应和噪声干扰,再对残差信号进行倒谱法检测语音周期。最后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发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估,评价标准为语音质量评估算法(PESQ)的得分和发声材料的基频特征。通过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发声录音实验的数据处理,对四个声调发声的语音质量及各自的基频特点和常见错误进行了的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和业务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分层网络协议栈设计显现出诸多缺陷,以网络性能最大化为目标的跨层设计已成为通信业界的研究热点。论文针对下一
近几年来,由于军事科技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下通信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因此水声通信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OFDM技术凭借其高速的数据传输优势,在水声通
移动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支持节点自治管理的无线移动网络。该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站和基础设施,而是通过节点之间的相互转发达到连通的目的。在该网络中,节点既是路由器也是主机。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家居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带有跟踪、定位功能的家居安防系统已经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而Programmable System-on-Chip(PSoC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无线局域网、Ad-hoc网络和无线网状网为代表的无线网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作为信息业务载体的无线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属于政府统一分配管
本课题首先以三网融合为背景,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存在的优势、挑战以及发展思路做了阐述,并且对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中采用CMTS+CM、EPON+LAN、EPON+EoC、FTTH等技术的优势和不
摄像机标定作为基于视频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预处理模块,其结果直接影响了获取交通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阐述了交通监控对摄像机标定算法的特殊要求,并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新的摄
认知无线电技术由Dr.Mitola于1999年提出。认知无线电系统通过频谱感知技术检测自身所处运行环境中的频谱空洞,能够使未被授权的用户在不影响主用户的条件下占用此频谱空洞,进
雷达在现代科学、军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海杂波背景中的目标检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自雷达诞生以来,目标检测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海杂波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