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kiss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山水画发展而总结出许多的美学理论和作画原则,其中“远取其势,进取其质”的美学观念着重强调了对画面整体观与细节观的要求。本文以势与质作为切入点,将两者作为联系紧密的对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也作为一个整体讲述了两者不可分的重要性。本文第一章通过对势与质概念、特性和哲学思想的概述,表现出势与质是在山水画创作中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二者的综合运用,既可以表现出大自然最原始、最客观的状态,也可以是将山川江河定位为主角的主观表现;既可以是各种笔墨、各种技法与绘画准则的混合呈现,也可以凝聚着画家的思想、情绪、情感、文化与修养。两者是作品中所有元素的交织、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势与质在中国山水画中展示了其丰富的绘画语言,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这是势与质的概念在画面中的延伸和总结。山水画从萌芽、发展直至占据画坛主流地位的深层原因主要是有着古代哲学思想的依托,儒道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山水画的气质不谋而合,势与质的表现因此也承载了一份哲学理念的传达。论文第二、三章主要围绕势与质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展开详细论述,即笔墨语言、绘画技法的不同应用。势与质是山水画最基础、最表面、最具表现力的笔墨语言,也是山水画最具价值、最有影响力、最精髓的内在表达。中国山水画在与时俱进,势与质的时代性也日益显著。论文最后一章总结了势与质的美学要求,提出了势与质的发展方向。本文依据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势与质的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让大家能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势与质,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从而在创作或欣赏中国山水作品时能够发掘它更有价值的一面,也能使中国山水画在不抛弃原有的精神基础上继续辉煌。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据CNNIC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A网站作为省会城市的门户网站,盈利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
糖尿病性硬肿病(SD)是一种累及结缔组织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多发于血糖控制较差的肥胖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背、颈、肩部皮肤逐渐粗糙、硬化,皮肤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糖尿病性硬肿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患者的上背部、颈部及肩部,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糖尿病性硬肿病患者的临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足以及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上市公司频繁发生财务数据造假、大股东掏空企业等现象,这就使得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不足、创新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发展不足等问题,南昌航空大学与重庆科技学院将“党建+”理念应用于焊接技术
歧视是社会中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像中国这样不断壮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歧视都普遍存在并且难以消除。禁止歧视作为人权法的一个重要原则被普遍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与推广,动画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工作应运而生。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中,素描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素描教学在高
博茨瓦纳大学孔子学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己经吸引了博茨瓦纳全国上下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前来学习汉语,汉语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通过博孔院老师近5年的努力,
卡夫卡在《判决》中通过叙述者叙述方式的不断变化,模糊了叙述者的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使叙述者的视角和态度发生了含混,并借助内聚焦和零聚焦两种叙述方式的叠加重和消解了叙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近占全国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估算:到2020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45%,即便那样,农村仍有近7亿居民;到2030年,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