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教育学及生理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学习英语有许多有利条件:儿童好奇心强、好表现、好动、爱模仿,与成人相比,儿童在语言语调和口语能力方面更具优势。此外儿童的大脑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然而据有些学者对部分地区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儿童英语课堂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一直沿用与成人英语教学相似的模式,而且课堂上75%以上的时间由老师用来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接受灌输。然而,由于儿童自控能力和注意力持久性都较差,也就造成其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学龄前阶段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培养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初步具备进行日常活动交流的语言应用能力,并且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这个阶段英语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例如画画、玩玩具、数数、手工制作、过家家、吃零食等;学习的过程更要充分调动儿童的感知觉及肢体活动能力。学前教育的质量牵涉到未来一代发展的水平,涉及到未来一代一生的幸福,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首先一方面就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式。出于以上考虑,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研究以格塞尔成熟理论、赫伊津哈“游戏人”理论以及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笔者的日常英语教育教学实践和长时间的课堂观摩来探讨学龄前儿童英语游戏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笔者首先将通过实施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及个案分析法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了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应用策略的真实状况,通过分析,笔者发现了目前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现实中的问题,笔者构思出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应用理论框架,最后,从近期和长远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方案,预计为日后的研究及实践发展提供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