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途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命质量以及炎症指标(hs-CRP、Lp-PLA2)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纳入明确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计131例(剔除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如下:舌下组30例、口服组31例、外搽组30例及对照组31例。舌下组、口服组、外搽组分别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窍救心油,给药方式依次为舌下给药、口服和外搽人中穴;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四组患者连续治疗7天,分别于治疗前后完成中医症候疗效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12)、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事件的资料收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中医症候疗效和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舌下组90.00%,口服组61.29%,外搽组53.33%,对照组83.87%,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口服组、外搽组(均P<0.0167),不劣于对照组(P>0.0167)。治疗后四组间中医症候总积分对比和积分差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显著优于口服组、外搽组和对照组(均P<0.0167)。2.心电图疗效: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舌下组86.67%,口服组54.84%,外搽组53.33%,对照组80.6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显著优于口服组、外搽组(均P<0.0167),不劣于对照组(P>0.0167)。3.SAQ量表分析:治疗后患者在活动受限度、心绞痛稳定状况、心绞痛发作频率这三个维度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活动受限度、心绞痛稳定状况方面,舌下组优于口服组和外搽组(均P<0.0167),不劣于对照组(P>0.0167),在心绞痛发作频率方面,舌下组优于口服组(P<0.0167),不劣于外搽组和对照组(P>0.0167);四组患者于治疗满意度和疾病认识度这两个维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SF-12量表联合EQ-5D量表分析:治疗后患者在生理总得分、心理总得分、EQ-5D指数得分、EQ-VSA得分及其得分差值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舌下组整体生命质量优于口服组、外搽组和对照组(均P<0.0167)。5.炎症指标比较:舌下组和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hs-CRP、Lp-PLA2水平(均P<0.05),且舌下组对hs-CRP、Lp-PLA2的改善作用不劣于对照组(P>0.05)。口服组和对照组对hs-CRP、Lp-PLA2水平无显著影响(均P>0.05)。6.安全性评价:四组患者治疗后hs-TnI、CK-MB、血常规、肝肾功能、二便常规均无恶化情况,通窍救心油各组均未见不良反应,体现良好的安全性。结论:1.通窍救心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舌下给药途径不仅能显著改善中医症候及心电图疗效,还能通过改善躯体症状、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从而显著改善患者整体生命质量。2.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能有效改善hs-CRP和Lp-PLA2的水平,优于口服、外搽途径,不劣于硝酸异山梨酯片,体现其抗炎症反应作用。3.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组与口服组、外搽组、对照组在hs-TnI、CK-MB、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恶化情况,通窍救心油各组均无不良事件,安全性可靠,耐受性优于硝酸酯类药物。综上,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途径在确保疗效及安全性的同时,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整体生命质量,并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