苝酰亚胺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水污染已经成为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且目前水处理方法普遍存在着处理流程复杂、处理过程中易产生有害中间体、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光催化法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完全矿化为CO2和H2O,避免了二次污染,但光催化剂对光的吸收利用率低,以及光催化剂中光生载流子易复合,造成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较低,限制了光催化的应用。本论文以苝酰亚胺(PDI)为研究重点,利用其吸光范围较宽、能够吸收和利用可见光的特点,且PDI自组装成纳米棒后具有有机半导体的性质,将其与碳量子点、g-C3N4量子点等复合,以促进PDI内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提高材料的量子效率。此外,还将无可见光吸收的BiPO4与PDI复合,以促进BiPO4对可见光的吸收。(1)以柠檬酸作为碳源,采用高温氧化法制得碳量子点,并采用化学吸附法将碳量子点与PDI纳米棒复合,考察不同碳量子点加入量的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降解5 ppm苯酚的活性及作用机理,发现碳量子点的加入量在≤0.8%时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使复合催化剂的活性提高;但碳量子点加入量≥1.0%后会发生团聚,从而使光生载流子更易复合,导致复合催化剂的活性降低。由于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简单、碳源充足多样、且无毒无害、合成成本低,是一种可以替代贵金属的理想助催化剂。(2)采用化学吸附法分别将低含量(1%)的PDI单体、PDI·-和PDI纳米棒与BiPO4复合,探究不同状态的PDI对BiPO4降解5 ppm苯酚活性的影响。发现PDI·-会与h+发生反应从而影响复合催化剂的降解活性,而PDI纳米棒则会与BiPO4形成异质结,从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提高降解活性。此外,还证明了PDI纳米棒的合成方式不是影响复合催化剂降解活性的因素。(3)采用化学吸附法将g-C3N4量子点和铋掺杂碳量子点分别与PDI纳米棒复合,探究不同量子点助催化剂对PDI纳米棒降解5 ppm苯酚活性的影响。发现g-C3N4量子点能够与PDI纳米棒形成异质结,从而起到促进载流子分离的作用;而铋掺杂碳量子点中铋的存在为光生电子和空穴提供了复合位点,使光生载流子易发生复合,导致降解活性降低。
其他文献
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能源战略通道之一,漠河—大庆段管道穿越了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带,冻土区域常发生土壤热融滑移、融沉、冻胀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热融滑移作用下油气管道的结构可靠性。本文通过理论解析方法推导得到了土壤热融滑移作用下管道的最大轴向应变,考虑管道材料模型为双线性应力—应变模型,管—土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了理想弹塑性模型。由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管道最大轴向应变的计算,并将其用于求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含NH3尾气,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传统回收利用NH3工艺如水洗法和酸洗法分别存在着能耗高和二次污染等缺点。离子液体因低挥发性和结构可调控等优点在气体分离方面应用广泛,但因常规和功能化离子液体存在合成路径复杂、粘度高等缺点,其在NH3和CO2等气体吸收分离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离子液体类似物凭借合成路径简单、粘度低和液程范
传统的H2分离技术如变压吸附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得到的产品气H2浓度高但H2回收率较低。水合物法分离H2技术作为新兴气体分离技术之一,具有操作条件温和、H2回收率高但提浓程度有限的特点。本课题旨在探究将水合物法与膜法两种分离技术耦合之后的H2回收效果,利用二者分离过程及特点的差异性实现水合物分离与膜分离过程的相互促进,提高混合气体分离效率和H2回收效果。本文首先考察了水合物法与膜法串联模式的H2回收
HfO2纳米薄膜被认为是最可能取代SiO2纳米薄膜用作栅极绝缘介质层的高介电常数材料,有着广泛应用。厚度显著地影响HfO2纳米薄膜性能,必须进行控制性制备与准确测量。原子层沉积(ALD)具有精准简单控制纳米薄膜厚度的独特优势。本文对HfO2纳米薄膜的ALD制备与厚度准确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1)系统深入地研究与优化了 HfO2纳米薄膜ALD热氧化法制备工艺。在Si(100)衬底上,选择四甲基乙基胺
Fe-Ni合金在较宽的成分范围中具有优良的强度与延性、低热膨胀系数、高导磁率等力学及物理特性,故由其制备而成的块体、薄膜材料在多个工业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此外,Fe-Ni合金在较宽的成分范围中,可发生热、力致马氏体相变。然而,相变与上述优异特性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明晰。以因瓦效应为例,其内在物理机制已争论逾百年。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因瓦效应与磁致体积膨胀有关,而与马氏体联系不强。本研究组以往研究表明,
目前,国内航煤主要通过专输管道和铁路进行输送,极少通过成品油管道顺序运输。在航煤需求逐年扩大的背景下,若能利用已建成品油管网输送航煤,不仅可以提高管道的管输效益,还能降低航煤管道建设投资,优化航煤供应网络。本文以安宁-曲靖成品油管道和西部成品油管道为研究对象,以保证航煤质量和管道安全为目的,开展了站场工艺分析及管输工艺模拟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从航煤的各项质量指标出发,分析了顺序输送过程中可能影
磺化聚醚醚酮(SPEEK)因其具有质子电导率高,甲醇阻隔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优异,容易制备,价格低廉等优势,被看作是商业化质子交换膜Nafion(?)的最佳替代品之一。但是纯SPEEK膜的性能对磺化度(DS)具有很高的依赖性,随着磺化度的升高,电导率升高,阻醇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变差。本文采用有机共混和掺杂质子导体的方法,以PVDF接枝共聚物和UiO-66-NH2为掺杂物质,研究了其对质
航煤对质量指标要求严苛,因此国内炼厂向机场供送航煤时一般采用单管输送的方式,而对于距离炼厂较远的大型机场,采用单管输送的方式是不经济的,通过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航煤可保证航煤供应的稳定性与经济性。目前,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航煤过程管内残余的添加剂、管道积水、杂质及混油尾对航煤质量指标的影响规律以及柴油-航煤混油发展规律未知,且航煤质量指标众多,难以建立航煤质量指标计算模型,从而难以确定航煤-柴油混油切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目前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其中有机胺吸收法是工业中吸收CO2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二乙烯三胺(DETA),其CO2载荷量大(大于1 mol CO2/mol DETA),明显高于基准吸收剂单乙醇胺(MEA)的CO2吸收量(0.5 mol CO2/mol MEA),且有更高的循环容量和低的吸收热,有希望代替常用的MEA。在CO2捕集工艺中,
热解法处理含油污泥具有处理无害化和易于工业化等特点,同时对油泥中的有机物回收利用。本文通过铝甑含油率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发热量分析等对油泥进行表征,研究油泥及其热解产物的基本性质,并与萃取法制得的产物进行性质比较。通过热重实验,研究吉化油泥热解及燃烧特性,并计算动力学参数,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泥热解处理技术提供实验数据基础支撑。吉化油泥含油率为14.7%,有较好的回收价值。热解产物中热解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