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促进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发展的政策支持,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已发展二十余年。在办学规模和质量得到极大肯定的同时,就业问题也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内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群体特殊性、聋人高等院校的办学难度较大、社会的接纳程度较低等原因,聋人大学生较健听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竞争力偏弱。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聋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就成为高等特殊教育领域内研究的重点。职业竞争力可通过职业成熟度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体现。职业成熟度指的是个体独立而又恰当地进行职业选择的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职业抉择过程中完成各种相关任务能力所具备的信心程度。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聋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为测量工具,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2008级全体学生和2009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聋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干预对策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别对职业成熟度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教育干预实践及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全纳教育模式对聋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升有积极作用,表现为接受过全纳教育的聋生,职业成熟度相对较高;(2)就业支持体系对聋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显著提升作用,表现为就业支持体系下的聋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以及各维度均有显著提升;(3)同时接受全纳教育模式和就业支持体系的聋生职业成熟度提升最为明显;(4)团体辅导对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效果,表现为接受团体辅导的聋生较未接受团体辅导的聋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以及制定规划维度有显著的提高。在检验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干预措施效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聋人高等教育发展建议:(1)发展并深化全纳教育模式,注重引导与鼓励相结合、优化学习支持系统以及丰富辅修专业的选择;(2)完善和创新就业支持体系,重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3)增加团体辅导的类型和频率,将团体辅导与全纳教育模式和就业支持体系相结合,满足聋人大学生的群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