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定位的品牌形象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arav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型”是一个广泛使用于神学、哲学、宗教、人类学等领域的古老概念。为阐述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心理学家荣格将原型的概念引入到当代心理学,用以表示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一代代人类心中滞留积累的、通过生物遗传和文化延续而保留下来的固定的心理意象与模式。原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是漫长的,所以从应用角度可以将其视作是固定不变的。原型沉淀于人类的潜意识中,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就会作用于人类的潜意识,唤起人类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人产生深刻、强烈、不可抗、非理性的情绪反应。原型是我们以特殊的方式去建构经验的一种倾向,所以其本身无法观察。但是原型可以通过拟人化、形象化的情结形象,即原型形象来显示。原型形象是客体心理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原型形象分为人物原型形象和主题原型形象两类。关于原型的心理学概念、原型形象的概念和分类、原型作用于人类心理的模式等心理学理论,统称“原型理论”。笔者主要从分析人物原型形象的角度,讨论原型理论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本文共分为七部分,分别是:绪论:以“万宝路”在20世纪40年代的品牌营销案例为切入点,简述将原型理论应用于品牌营销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交代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从原型的概念起源、含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原型形象的分类等方面,对原型理论予以综合阐述,同时简述了原型理论在各种文化领域里的应用。第二章:简述了十二种人物原型形象,以及“创世”、“末世”、“生命超越”、“英雄”、“善恶相报”、“复仇”、“回家”七种主题原型形象的特点,并简析了这两类原型形象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第三章:结合十二个品牌案例,分别详细分析了“天真者”、“探险者”、“智者”、“英雄”、“亡命之徒”、“魔法师”、“凡夫俗子”、“情人”、“弄臣”、“照顾者”、“创造者”、“统治者”这十二种人物原型的个性特点及其在品牌营销中的具体应用。第四章:通过阐述“哈雷戴维森”的品牌成长历程中的“军工时期”、“‘地狱天使’时期”、“‘嬉皮运动’时期”、“日本摩托入侵时期”、“中产阶级骑士时期”、“爱国主义时期”六个时期,详细分析了其亡命之徒原型形象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第五章:逐项具体分析了“哈雷戴维森”亡命之徒原型形象的“强悍”、“叛逆”、“自由”、“个性”和“归属感”这五项特质,并从广告、相关人物的角度,阐述了这五项特质在品牌营销中的不同应用方式。第六章:提出了原型理论在品牌营销应用中需要遵守的四条规则,并用正反两类案例予以详细论证。笔者认为,本文最大的理论成果,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并提出了原型理论在品牌营销的应用中需要遵守的四条规则:1、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单一的、固定的、鲜明的原型形象。2、品牌原型形象的正确与否最终要由市场来决定。3、原型形象由几种处于不同矛盾地位的特质组成,在品牌营销中具体应用这些特质时,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4、品牌的原型形象需要用正确的、有效的营销手段来表达。
其他文献
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行为显失公正的概念却没有进一步的阐释,学界至今缺乏系统的相关理论,这对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来说都是一大缺憾。应当对行政行为显失公正作较为
本论文将重点结合《商标法》“在先权利”条款和“不良影响”条款分析实务中我国姓名商标与在先姓名权冲突的不同类型案件,同时将结合国内外不同法系对姓名商标注册与在先权
1946年布勒松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的理论,为纪实摄影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瞬间是摄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凝聚摄影者艺术意象的特殊表现方式。摄
混合型企业园(社)区的社会矛盾特点主要体现为劳资矛盾纠纷交织着居民群众基层社会矛盾。文章围绕化解企业园(社)区社会矛盾主题,研究提出了优化完善企业园(社)区矛盾调处机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传统价值的当代作用绝不是对传统价值理念或者生活方式的简单类比与重复,而应该是一个传统思维与价值创造性的转换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经常性教育是指党组织通过多种具体形式,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持续不断地对党员进行的教育。研究建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协同机制,是对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积极探
<正>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血型系统之一,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主要有D,C,c,E和e5种抗原,其中D抗原免疫原性最强,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变暖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限制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建设低碳社会成为全球的目标。由于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组织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在生产、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大部分的PFASs会进入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