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西北坝上地区气候温凉,日照充足,且沙壤土地居多,适于防风生产。然而防风发芽、出苗困难,并防风田草害严重,限制着防风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砂质栗钙土田进行了播种成苗试验,研究不同播期、种子处理方式、播后覆盖方式等对防风出苗、成苗、杂草侵染的影响,以明确适宜坝上地区的防风播种安全成苗技术。面对防风追肥技术研究空白、药农施肥不合理,以及防风抽薹、难以入药等问题,在草甸栗钙土田进行追肥试验研究,分别在两年生、三年生防风的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不同养分的肥料,监测追肥处理的防风生育特征、有效成分变化规律,为坝上地区防风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种子摩擦处理、播期、播后覆盖等对防风出苗、成苗及杂草侵染的影响特征在冀西北坝上地区砂质栗钙土田,种子摩擦处理对防风出苗效果无显著影响,不同播期中,6月25日播种出苗数量较多,次年成苗数也显著高于其它播期。播后覆盖对出苗影响显著,麦秸覆盖处理防风出苗数为无覆盖处理的3.3~8.5倍,越冬后成苗数为无覆盖处理的3.4~14.3倍;适当晚播可以显著减轻当年杂草侵害,但对次年杂草无显著影响;覆盖麦秸使当年防风田杂草覆盖度较无覆盖处理降低14.7~23.4个百分点,使次年杂草密度降低77%~79%、杂草覆盖度降低11.6~36.4个百分点;覆盖黑膜对于促进成苗与抑草效果均不明显。2.明确了防风生长规律以及追肥对防风生长、产量的影响特征在冀西北寒旱区草甸栗钙土田,两年生与三年生防风的叶面积与生物量累积呈单峰曲线特征,防风根重累积表现呈持续增长趋势。8月之前,防风以地上部生长为主,进入8月以后,开始以地下部生长为中心。追肥可使防风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等指标显著提高,同种肥料在不同时期施用中,对叶面积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前期(6月中旬)施用>前中期各半施用>中期(7月中旬)施用;当同一时期施用不同肥料时,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氮肥效果>氮磷肥效果≈氮磷钾肥效果。两年生防风追肥中(2019),氮肥前期(6月17日)追施或前中期(6月17日与7月17日)各半量追施,表现出根重平均增速快、最大增速高的优势,较对照处理防风显著增产,达23.2%~31.0%;次年(2020)越冬前,于2019年追施氮肥的处理较对照增产达27.9%~35.1%,三年生防风追施氮肥(2020)当年增产显著,达23.4%~46.4%。在施氮基础上追施磷、钾肥增产效果均不明显。3.明确了追肥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特征,以及抽薹品、野生品的含量特征两年生防风追肥处理中(2019)升麻素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之和在1.28%~1.43%之间,与不施肥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有降低趋势。次年(2020)越冬前,追肥处理的升麻素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之和在1.50%与1.56%之间,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别。三年生防风追肥(2020)中,各追肥处理防风有效成分含量1.35%~1.53%,均较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监测表明,在冀西北寒旱区6月中旬时,抽薹防风与未抽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别;冬前采收的栽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1.5%)高于各时期采挖的野生防风。综上所述,在冀西北坝上地区栗钙土田,防风安全成苗的适宜播期为6月25日左右,并在播后应覆盖约5cm厚度的麦秸。在两年生、三年生防风田,追施氮肥可使防风增产23.2%~46.4%,以雨季到来前的6月中旬施用为宜;追肥翌年的肥料后效显著。追肥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抽薹防风6月中旬采收,未抽薹防风越冬前收获,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