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知情权和话语权的体现,并具有一定经济后果。会计信息质量由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会计系统的供应之间的博弈决定。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响应程度不同并有先后顺序。股权分置是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之初由于体制原因造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制度性缺陷,其改革在外国并无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因此只能依靠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监管者及有关学界在借鉴外国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加以研究解决。股改改变了公司股权结构,治理机制,各利益相关者行为都将因此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治理机制、各利益相关者行为又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那么,各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将发生哪些变化呢?股改是否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提高了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这正是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针对投资者决策变量和具体会计信息使用情况等微观层面,进行问卷调查,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就该方面对股改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后经理层会计政策选择决策时最关注的是自身报酬或业绩考核需要以及控股股东的需要;会计报表得到投资者的更好使用;投资者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有很大提高;股改前后控股股东最关心的都是维持控制权;股改前债权人最关注的是现金流保持,股改后最关注的是控制信贷风险,审计意见类型对债权人决策的影响增大;利润表是股改前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报表,股改后现金流量表是投资者最关注的报表,报表附注的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股改前历史成本信息是投资者认为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股改后公允价值信息由于其相关性特征越来越受重视,重要性程度超过历史成本信息;股改前后投资者在购买新股时,最关注政策、行业及企业基本面宏观层面信息,股评师的荐股信息不受中国投资者关注;盈利指标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指标,其他价值指标和现金流量表指标也很受重视。股改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和股价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