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仔戏诞生于我国台湾省,其形成和发展都与闽台两地的民间文化密切相关。首先,歌仔戏的唱词由书面语和闽南方言结合而成,歌曲内容最初以讲述福建南部民间传说为主,唱调来源于漳州锦歌。随着闽南地区的移民,锦歌在台湾生根发芽,为歌仔戏的产生提供了基础。随后,经过台湾本土化的发展,逐渐融入其他成熟剧种的元素,剧本内容和曲调更加丰富多元,受到闽台两地乃至东南亚地区华人群体的喜爱,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形成了“海丝文化圈”,不仅丰富了海内外华人群体的娱乐生活,还对中华文化的海外凝聚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歌仔戏的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却历经坎坷。歌仔戏曾经遭遇过本土精英文化的排挤、日本殖民主义的压迫以及当代流行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尽管如此,歌仔戏仍然能够在重重困境之下突围,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的同时保留着民间艺术的本真。可以说,歌仔戏始终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至今仍然是发展中的剧种,在守护传统民间艺术形态的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探寻新的可能。因此,歌仔戏的本身便是一种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文化资源,对其起源与发展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对闽台民间文化的了解,还能对其他地方剧种提供转型发展的方法,为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动力。除此之外,歌仔戏在台湾由闽南锦歌发展成为独立的剧种,再经由两岸交流传回大陆,成为如今闽南地区的芗剧,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表明了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与密不可分。歌仔戏作为一种艺术载体,不仅肩负着台湾文化继承与传播的任务与使命,还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多种艺术方式。从两岸多年来的歌仔戏艺术交流活动来看,歌仔戏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民间信仰的保存和呈现上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对两岸民众的集体参与和凝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以探讨歌仔戏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入手,结合歌仔戏诞生的历史与发展轨迹,分析台湾歌仔戏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通过对歌仔戏当代转型方式的论述,思考歌仔戏以及其他地方戏剧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对歌仔戏转型成功案例的分析,找寻当代地方戏剧的转型策略。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论述了文章研究的缘起及意义,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概括,同时介绍了论文写作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二、三、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集中分析研究歌仔戏的起源、对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当代转型与发展的方式,第五章主要分析歌仔戏及地方戏剧发展的困境并提出当代发展的策略。最后结论部分旨在总结全文内容并对歌仔戏的未来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