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间主义通过区域和国家之间的制度化交往,成为一种新的多边治理途径和大国多边外交的新选择。这一进程中,区域组织和霸权国成为区域间主义的重要行为体和驱动力,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此同时,新兴大国也以各种制度化的交往方式成为区域间主义进程建设性的参与者。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区域间主义成为其实现大国崛起和全球大国地位的重要工具和影响力施展的平台。本文就以印度作为研究主体,探究其区域间合作的动因、特征和绩效,并对中国区域间合作提供借鉴意义。首先,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变化现实与区域间主义的发展出发,在整体上探讨新兴大国的区域间合作。新兴大国是具有较强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广泛地参与地区性事务、谋求全球大国地位,在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治理问题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新兴大国的区域主导地位是参与区域间合作的重要前提,而新兴大国的区域间合作在作用路径、绩效和动因上有着相似性和差异性。新兴大国的区域间合作对现有区域间合作模式构成挑战的同时,更丰富了区域间主义的内涵,推动全球区域间合作进程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次,从现实角度,印度区域间合作的现有方式包括三种:“混合区域间合作”、“跨区域合作”和参与“双区域合作”。本文第二章选择了最能凸显印度“角色性”的“印度-非洲混合区域间安排”和“环印度洋跨区域合作”作为分析对象,阐述印度主导的区域间合作的进程。印非关系中以印度-非洲论坛峰会为区域间机制的典型代表。环印度洋区域合作中印度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区域和安全机制建设以及相关议题设置上。再者,从印度区域间合作的进程出发,本文从周边安全、多边外交和外交理念的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印度区域间合作的动因,也即区域间合作对于印度的重要作用。此外,除了动因分析,第三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总结了印度区域间合作的四个特征,即多行为体“自下而上”推动、软制度性、能力培育性和价值观规范导向。作者认为这些特征显示出印度区域间合作的独特性,是一种具有印度外交特色的区域间合作模式。最后,本文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对印度区域间合作的绩效进行综合分析。在区域治理层面,印度主导的区域间合作促进相应区域内部的稳定、发展和自治能力,还进一步增强相应区域一体化和对外行动力。在全球治理层面,印度区域间合作有三个效用:通过建立区域问机制和议题设置缓解全球治理负担、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地区的合作促进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对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