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边界:广州红村“超生游击队”的生活史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生游击队”即躲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管控,超计划生育或违犯生育政策生育的群体,常以家庭为单位迁移流动,“超生”和“隐匿”是其主要特征。1980年至2015年,是我国施行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超生”是国家大力治理的越轨现象,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口流动的机遇增大,随之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流动超生人员,他们常常跨地域迁移,并在迁移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生育意愿。“超生游击队”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群体,也是一个在厉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环境中被惩戒、忽视的群体,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一群体。本文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聚居在广州红村的流动超生人员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搜集研究资料,运用生活史的研究方法,力图展现“超生游击队”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红村空间属性的分析,本文发现,红村作为一个“弱地方行政空间”,为流动超生人员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人们通过流动和隐匿来规避监管部门的惩治。在身份属性上,流动超生人员属于外来人、边缘人,他们从事着具有边缘性特征的工作,以此维持生计;而在超生事实上,他们对超生行为的隐匿表现出国家权力与个体生命的互动关系,个体采用躲避的策略,国家权力的运作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真空地带。从这一层面思考,红村人的生命历程反映了在政治力量的嵌套结构下,流动超生人口与现代国家相抗衡的真实经验。落脚到生育文化上,红村人超生的主要动因是“生男偏好”,在家庭结构上,流动超生家庭常以核心家庭的形式在异乡生活,子女数量多于一个,多则三个、四个。在抚育形式上,流动超生家庭的首孩常留守在家乡由长辈抚养,而在异乡出生的超生子女则会留在父母身边。家人之间长期分离是流动超生家庭的组织形式之一,子女的抚育也随之呈现一种流动的状态。对红村流动超生家庭所表现的生育文化进行探析,展现了与官方所宣扬“只生一个好”相背离的生育观念及其形成机制,而这一群体的抚育形式也表现了中国流动人口的实际处境。本文通过对红村流动超生人口的生命历程进行描述、记录,并将其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变迁联系起来,还原了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群体之生活经验,并反观了社会进程对个体生命的影响,这其中所涉及到社区空间意义、家庭关系、生育观念变迁、流动超生人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关涉到中国社会的许多层次,本文的论述,是透视中国社会内在肌理的一次尝试。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中,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目前,随着信息化教
与英语反身代词相比,汉语光杆“自己”的回指更为复杂。本文从句法-语义界面视角出发,探讨光杆“自己”长距离回指的形成动因及长距离回指阻断效应的影响因子。通过阐释“自
目的:探讨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SAP腹胀患者随机分为生大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
目的观察生大黄联合皮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生大黄联合皮硝外敷。结果治
自1981年,有限单群分类完成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利用群的性质去研究组合设计.设计的分类问题是有限群论与组合设计理论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近些年来,自同构群为几乎单型的区传
对我院纵隔内巨大脂肪肉瘤伴钙化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1岁。胸闷、憋气10d余,胸片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遂行CT检查。CT表现:左前中上纵隔内示一约13.0cm×7.5cm×
20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楚辞研究一百年》之二周建忠楚辞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主要成果集中在本世纪,如1900—1996年,出版楚辞著作359种,1900—1994年,发表楚辞论文4483篇。审视20世纪的楚辞研
本文利用1998-2015年我国A股市场的样本数据探讨了我国A股市场是否存在"名义价格异象"这个问题,并对其背后的理论或制度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市场存在"
为选择出适应于混凝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絮凝剂,通过絮凝剂添加量、污泥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子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COD、浊度去除效果及絮凝颗粒结构为考察因子,研
该文主要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江南私家园林,解读这一特殊建筑景观形式中的主要特点,并尝试从心物场的格式塔完形特征,将园林最初的设计使用到今天的观赏感知的过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