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工、材料、冶金及制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含有较多的缺陷和位错,且其表面裸露大量不饱和态原子,可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从而在有害金属废水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TO)对水溶液中Cr(Ⅵ)、Cd(Ⅱ)、Mn(Ⅶ)及Pb(Ⅱ)等剧毒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首先研究了 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Cr(VⅥ)、Mn(Ⅶ)阴离子具有相同的影响规律,即在较低pH范围时,吸附率大幅上升,然后趋于平缓,而pH较大时,吸附量急剧下降,它们的最佳吸附pH范围分别是3~5及6~9。pH值对NTO吸附阳离子的影响与上述趋势不同,如NTO对Cd(Ⅱ)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当pH值为4~5之间时,吸附量上升趋于平缓。在最优吸附pH值下,固定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研究了吸附量(Qt)随时间(t)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NTO对Cr(Ⅵ)、Mn(Ⅶ)、Cd(Ⅱ)、Pb(Ⅱ)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最优吸附pH值下,研究了平衡吸附量(Qe)与溶液中金属离子平衡浓度(Ce)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TO对上述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容量(Qmax)分别为31.75,21.02,6.14及23.28 mg·g-1。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手段研究吸附剂在吸附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从而探究NTO的吸附机理。XRD图谱表明NTO在吸附上述离子前后均为锐钛矿结构,且衍射峰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即吸附前后吸附剂的晶胞参数未发生改变,故NTO对上述离子的吸附应为表面吸附;当NTO达到饱和时,其(101)晶面衍射峰强度明显提高,通过对外部离子的吸附,可使(101)晶面上的缺陷和位错得到修补,降低了 NTO的表面能。吸附前NTO的IR谱中650 cm-1的吸收峰为Ti-O伸缩振动,吸附后出现了 3350,1640 cm-1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吸附水中羟基的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说明Cr(Ⅵ)、Mn(Ⅶ)、Cd(Ⅱ)、Pb(Ⅱ)等离子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被吸附的,同时吸附后Ti-O键的吸收峰都相应减弱,说明吸附过程中分别形成了Ti-O-Cr,Ti-O-Cd,Ti-O-Mn 以及Ti-O-Pb键。NTO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为NTO吸附重金属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为其实际应用开辟道路。
其他文献
《工业分析》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的学科。文章就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从教学
针对GIS专业空间分析系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问题解决"与"科研课题"双重驱动的角度对《空间分析与建模》研究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技能训练与学术思维培养,从课程组织结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形成一整套教学改革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为空间分析系列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地理信息数据更新频率越来越快,传统人工更新属性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错漏率高,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FME进行数据属性更新的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数据更新的效率和准确率。
本文用二次型理论研究复数域上的一元六次方程,给出一类一元六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在基坑支护设计时,通常将车辆荷载等效为均布条形荷载来进行超载考虑,但相关规范在此并没有具体规定,以致工程师在设计时往往只能凭借工程经验来进行估算。基于弹性理论推导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宁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截止2014年底,南宁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65万辆,方便人们的同时,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