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周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核心力量为代表的新兴锻炼方法的变革风暴。但与之相关的基础研究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为丰富运动训练体系,完善其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基础动作深蹲,探究普通人稳定和不同程度非稳定条件,徒手以及30%1RM负重状态下躯干及下肢肌肉的多肌肌肉活性及用力模式的变化。本研究选取19名志愿参与研究的普通男性大学生(20.1±1.1yrs,170.5±4.1cm,62.8±6.9kg),根据非稳定状态以及负重条件的不同分成8种测试环境:稳定徒手(S0)、稳定30%1RM负重(S30)、非稳定状态A徒手(A0)、非稳定状态A30%1RM负重(A30)、非稳定状态B徒手(B0)、非稳定状态B30%1RM负重(B30)、非稳定状态C徒手(C0)、非稳定状态C30%1RM负重(C30),其中状态A和B在硬支撑面的6自由度平台上进行,状态C在软支撑面平衡气垫上完成,非稳定程度C>B>A。同步测试躯干和下肢共8块肌肉的肌电,运用均方根和包络线方法对肌电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徒手C状态的深蹲练习相较于徒手稳定练习,腹直肌、胫骨前肌的肌肉活性显著增强(p<0.05)、用力模式发生明显改变(r<0.5,P<0.5),而竖脊肌的肌肉活性虽显著增强(p<0.05)但肌肉用力模式基本不变(r>0.5,P>0.5)。髋关节附近的主要参与肌的肌肉活性与用力模式也都基本不变(p>0.05;r>0.5,P>0.5)。徒手硬支撑面的非稳定练习相较于徒手稳定练习,各肌肉活性和用力模式基本不发生改变(p>0.05;r>0.5,P>0.5)。对于普通男性大学生而言,30%1RM负重非稳定深蹲练习相较于30%1RM负重的稳定练习,结果基本于徒手练习时比较的结果相似,各肌肉在深蹲不同阶段其肌肉的活性和用力模式具有不同的组合方式。非稳定练习徒手与负重状态比较发现,硬支撑面的非稳定练习,负重使得大部分参与肌肉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加(p<0.05),且各肌肉用力模式基本不变(r>0.5,P>0.5),而软支撑面非稳定条件下的徒手与负重比较而言,各肌肉的肌肉活性与用力模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r<0.5,P<0.5)。由此得出,硬支撑面的非稳定训练不能显著改变肌肉的活性和用力模式;不同支撑面非稳定训练对肌肉产生多种不同的影响;非稳定训练不仅要关注非稳定程度,也要注重非稳定面的材料质地;负重是提高参与工作肌肉活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