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鲤鱼塘水库工程溢洪道边坡开挖高度达100m,地层岩性为侏罗系统中千佛岩组砂岩、页岩互层,并夹有炭质页岩夹层,属典型的层状结构,有软硬相间的特点,稳定性差。溢洪道开挖后,坡面上多处出现裂缝,不同高程部位的变形在一定条件下可贯通,存在发生整体变形的条件,坡体一旦整体失稳,将直接威胁大坝和水库的安全运行,可能威胁开县数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保证边坡长期稳定性的合理的支护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充分分析工程建设前期的勘察资料,并进行反复现场踏勘,对开挖揭露的地质现象认真测绘。通过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和破坏变形模式研究,建立模型利用数值方法和刚体极限平衡理论等多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边坡的浅表部稳定性较差,特别是溢0+000桩号下游侧,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条件下极容易失稳。建议采用削方减载和预应力锚固方案进行边坡治理。利用类似的方法对削坡和锚固后的边坡进行了治理效果分析,边坡在进行削坡减载处理后,应力场和变形得到明显的改善,对增加边坡的稳定效果显著。三维位移特征显示边坡治理后边坡变形较小,总位移最大只有2.5cm;变形性质主要为支护后残存的卸荷回弹变形;坡内剪应变增量量值较小。变形大小、变形性质、剪应变增量特征共同反映边坡进行治理后稳定安全系数在规程规范要求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