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的肾脏病理特点,探讨血尿程度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为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并只表现为单纯性血尿的患者共90例,结合牛津分级系统分析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的肾脏病理特点,及血尿与病理改变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发病年龄以20-3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3。肾脏病理类型以局灶和(或)节段硬化型多见,占52.22%;血尿程度分布以2-4万为主,其次为16万以上的患者。在90例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中有42例(46.67%)出现肾小球全球硬化,27例(30%)出现肾小球节段硬化;53例(58.89%)发生肾小球全球和(或)节段硬化;22例(24.44%)出现纤维或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全球硬化的比例主要集中在5%以内,肾小球节段硬化的比例主要集中在5-10%。免疫病理以单纯IgA沉积为主,占43.33%,IgA和IgG沉积占28.89%,IgA和IgM沉积占12.22%, IgA, IgG口IgM沉积占15.56%。IgA荧光强度分布以2+多见。90例患者有42例伴免疫补体沉积,其中39例是单纯C3沉积;此外C3和C1q共沉积2例、单纯C1q沉积1例。肾脏病理牛津分级以M1S0E0T0多见,占53.33%,其次为M,S,E0T0。M、S、E.T各项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30%、14.44%、22.22%。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有两种肾脏病理改变的患者有27例,占30%,合并有三种或以上病理改变的患者有15例,占16.67%。血尿程度与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硬化程度之间不成比例。结论: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以局灶和(或)节段硬化型为主,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的不一致性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这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反复发作的血尿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尽早肾活检术,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及肾脏损伤程度,早期干预治疗,保护肾脏组织,防止和延缓肾组织继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