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生殖方式、遗传变异及倍性水平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1072298534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致病疫霉是晚疫病的病原菌,在历史上曾导致爱尔兰大饥荒,至今仍不断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人们目前一般采用化学药剂,农业耕作措施以及应用抗病品种等对致病疫霉进行防治,但效果并不突出。而通过对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进行了解,然后选择某一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防治或将其打断,则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其他植物病原微生物防治的常用方法。与其他卵菌相似,致病疫霉在生命周期中的营养生长阶段被认为是二倍体,而也有一些报道发现了三倍体和多倍体的存在。前人还发现,致病疫霉的倍性水平随着其不断演化而一直发生变化,占统治地位的优势菌株也一直处于更迭状态。前人猜想其可能通过倍性水平的变化改变其遗传变异度从而适应环境变化。对致病疫霉生命周期中不同生殖方式的研究发现,其兼具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形式,推测其通过前者快速繁殖以扩大群体,而通过后者发生染色体重组产生基因型多样性。两者优势相结合,致病疫霉便具备了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潜力。如此看来,致病疫霉的倍性水平与生殖方式似乎存在某种联系,而它们又与其环境适应性有着很强的关联。然而,目前几乎没有致病疫霉倍性水平与生殖方式间关系的系统研究,而不同倍性水平菌株的遗传变异度、环境适应性机制及相关数据支持也鲜有报道。本文基于全基因组使用微卫星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流式细胞仪核DNA定量和显微镜下染色体计数,评估了几个代表性菌株的倍性水平,发掘出致病疫霉倍性水平与生殖方式、遗传变异度及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给出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对三倍体和二倍体各一个菌株进行胁迫诱导处理和重测序分析,对致病疫霉倍性水平变化的模式提出猜想并验证。主要结论如下.  1.自然界中马铃薯致病疫霉的倍性水平与生殖方式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有性生殖群体均为二倍体,而几乎所有主要的无性生殖系,如US-1和13_A2均为三倍体。  2.致病疫霉倍性水平与遗传变异度间存在相关性。相比于二倍体,三倍体菌株拥有更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度,且这些变异在全基因组水平,编码区和效应蛋白编码区都具有显著性差异。遗传变异度更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基因组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容错率”。  3.在人工胁迫处理条件下,三倍体菌株NL08452经历快速的染色体丢失,该过程发生在变异积累之时或之前。倍性水平的变化,反映出三倍体菌株基因组在胁迫环境下很强的可塑性,这可能是其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很好的适应策略。  4.三倍体菌株NL08452的每一套单体型并不是独立演化的,其三套亚基因组应该是AAB,而不是ABC。三倍体在降倍后仍倾向于保持其杂合性,而保持了杂合性的这些后代菌株在生长和环境适应能力上没有明显的降低。  本研究揭示了马铃薯致病疫霉倍性水平与生殖方式及遗传变异度间的关系,对倍性水平变化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提出猜想并验证,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打下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20 0 3年 7月 1 4— 1 6日 ,新世纪一种潜在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讨会将在青岛举行。本次研讨会是今年青岛海洋节“海洋科技与经济国际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是一类由胞外多糖组成的透明胶状颗粒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两种海洋硅藻布氏双尾藻(D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脑组件价格较高且易出故障的是显示器,其中最易出故障的又是行扫描电路。这部分电路工作电压高,电流大,而其间最关键的元件就是行输
为了探讨铝对提高黄瓜(Cucumis staivus L.)耐冷性的作用机理,本文以‘津优3号’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下缺钼和土壤增施钼对黄瓜幼苗长势、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