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文学传播、教育及其关系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035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文学接受为理论基础,对曹魏文学传播、教育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在百废待兴、战乱不断的汉末,曹魏多次发布诏令重整教育,但这种重视恰恰是教育不兴的体现。经学式微、六籍堕废,曹魏文学却彬彬大盛,曹魏文人以放达不羁、个性张扬、蔑视礼法等独特形象屹立于世。本文认为,这是曹魏时期文学传播与教育交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结果。曹魏的文学传播是一种大文学混合的传播,涵盖了儒学、玄学、文学等内容。曹魏文学传播主客体是合二为一的,有君主、大臣、学子、隐士、作家、文学评论家等,其传播过程是风流雅致的。曹魏文人通过诗词歌赋、谈玄论道来抒发情感、阐释佛道名理。其传播方式包括以歌谣、谈玄及清议为主的口语传播;学校教育、以文会友的群体传播;抄录编集,借助“政权”传播等。通过文学传播,促进了文学的守正创新;教化了民风;加强了文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思想交流。曹魏的教育呈现不同态势。官学式微,私学并起,门第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先贤时哲的启迪也是曹魏教育的一种方式。曹魏的教育与选才、政权关系密切:教育为政权培养人才,但并未达到预期目标;选才政策过于功利对曹魏教育产生冲击;皇族教育的失败加速了曹魏政权的旁落,官学无法得到应有重视成就了其它政治集团的人才网罗。曹魏文学传播与教育的交互影响体现为四个方面:流变、丰富、突破与转换。纯文学、玄学在盛行后,被纳入门阀世族的教育内容,这是曹魏教育内容由单一向多元的流变;曹魏经学教育地位的动摇,是纯文学兴起、发展、传播的基础。在多元化的文学传播的影响下,曹魏文人个性不再中庸,呈现多种姿态,或任诞,或放达,或优雅;文人集团的产生是文人情感归属、自我价值肯定的结果;传播客体的再生产丰富了文学信息。曹魏描写政治动荡、人民疾苦以及悠游山水的诗歌,是对古题的突破,同时其传播具有教育意义;七言、五言的兴起是文学体裁的创新与突破,其格律、声韵的优势促进其传播;抽象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源于文学传播之谈玄论道。大文学的传播使得曹魏文人形成儒道合流思想;人生态度由关注国家、关注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追求自由;其德行观念由克己复礼转换为不拘礼法。
其他文献
广东佛山市第九小学引导教师建立文化自觉,努力创造具有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文化。通过教师的深刻体验与深度研究(分课型系列教研、典型课例研究等),弘扬"主动发展"的教师文化;
针对传统的二次雷达基带信号处理算法,和日益复杂的实际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二次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重点介绍了基带信号处理的架构和功能,从询问应答信号格式,通
总复习课教学着眼于中小学衔接,设计数学化活动,融合中小学知识"方法模型"的系统化;从"同一知识领域"内容的关联性出发,发展后续需要的数学核心能力;挖掘知识领域内容的"留白
<正>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设计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生活。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研究中,校本课程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不仅要满足学生发展
女性剧作家的出现,是明清时期繁兴的才女文化和戏曲文化交汇融通的结果。在已知的明清女剧作家创作中,现存十二部自况戏曲。明清女剧作家的十二部自况戏曲大致可以分为婚恋情
本文对散落在先秦文献中的涉及人的形体相貌的资料整理归纳,努力构筑一个相对完整、自洽的体系来解读先秦典籍中的重要体相问题。第一部分从先秦文献对“美”的形体相貌的描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虚拟桌面解决方案VDl日益成熟,应用虚拟桌面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公共机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降低运维成本。该文介绍了噢易教育桌面云虚拟化技术
聋生心理健康是近些年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聋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聋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反思
综合分析东汉经学世家的文学发展之特征与原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盖因经学世家作为东汉特有的现象,其发展轨迹代表着一个时代,与时代上紧随其后的魏晋六朝门阀有着密不可分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报刊、兴办教育,宣传女权解放思想,恢复女子基本权利,其中就包括婚姻自由的权利。在维新派人士的奔走呼号下,婚姻自由思潮在清末兴起。在婚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