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的现代诠释与现实意义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老子哲学何以可能”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对于该问题,笔者分两个部分论述:其一、老子哲学的现代诠释;其二、老子哲学的现实意义。 在第一部分中,笔者的诠释思路是,抓住《老子》中“一以贯之”者——“有无相生”,进而对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阐析。具体可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老子哲学的逻辑可能性;第二,老子哲学的逻辑一致性。前者侧重于对老子哲学的逻辑建构,后者则将前者的逻辑建构应用于现实,使它接受现实的检验。在逻辑建构部分,本文将《老子》开篇的六个概念(道、有、无、名、物、为)作为初始概念,“有无相生”作为初始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将“有无相生”这个初始命题与各初始概念一起应用于现实和思维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新的概念和新的命题。正是这些新概念、新命题、初始概念、初始命题建构了老子哲学的宏大体系。 在第二部分中,笔者对“老子哲学的现实意义”进行论述,以时间为准将其分为中国古代科学与现代学科两部分。在中国古代科学领域,本文选取中医为例,通过对老子的“道”与中医的“气”、老子的“有”“无”与中医的“阴”“阳”、老子的“有无相生”与中医的“相生相克”等进行比较,从而发掘老子哲学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学科领域,本文选取法哲学为例,从实证法、自然法、一致论三个层面对老子哲学进行剖析,论证了处在先秦乱世的老子虽不知“法学”之名,但提出了类似“法律并非普遍有效”般颇具法哲学意蕴的命题,从而揭示了老子哲学对当今法哲学发展的现代价值。
其他文献
净土宗没有独立的传承法统,也没有独立的教理体系,故其发展依托其他宗派,被称为“寓宗”,在元代之前也未发展为独立的教派。南宋时期,僧人茅子元以念佛法门为主体,创立白莲宗,从教理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区域,根据区域特征、作物物候期和水稻的生长特点,采用分层分类的方法提取稻田分布信息。通过比较多时相SAR数据、TM和多时相SAR融合与TM和单时相SAR融合数据识别水稻的精度和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分析了不同数据对区域多云雨,不同种植方式、面积小且分布破碎的水稻稻田的识别程度,并根据野外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时相SAR数据、TM和多时相SAR数据的水稻识别精
本文就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共产主义作为未来的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为实现人类解放而设定的理想,唯物史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论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学解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是人们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当前和今后为之奋斗的历史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约翰·塞尔(J.R.Searle)的社会实在思想的内涵、建构方式和主要特征;剖析了塞尔社会实在思想中语言的深刻含义;归纳分析了不同论点对塞尔社会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