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土宗没有独立的传承法统,也没有独立的教理体系,故其发展依托其他宗派,被称为“寓宗”,在元代之前也未发展为独立的教派。南宋时期,僧人茅子元以念佛法门为主体,创立白莲宗,从教理、教制、传法等方面建立起了一个净土宗派的组织体系,并设立在家人传持佛教的“白衣传授”制度,得到迅速发展。但茅子元之独创宗派,并没有自觉地将所创宗派置于净土教的发展脉络中,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其教派组织自身的缺陷突显出来,派内渐趋混乱,导致屡屡被禁,难以为继。
元代白莲宗宗主普度面对教内混乱状况,为“救其法之衰邪,扶其教之不振,乃集《庐山莲宗宝鉴》一部,类分十卷,盖以破惑显理,辨伪证真。”普度在《莲宗宝鉴》中讨论了白莲宗内部以至整个佛教内部产生的种种弊端,并对净土教理、修行法门作了详尽的论述,对于促进净土教派的形成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普度依据《莲宗宝鉴》论述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促成了对白莲宗的转化:他首先在传承上远承庐山慧远正系,将白莲宗纳入净土正系中;其次在教制上,摒弃“白衣传授”制度;第三在教理上,圆融各派,以“念佛三昧”为核心,融摄各宗,整合教理,形成净土教的教理修行体系,使净土教独立于其他各宗,突出了“宗派”特点,强化“教派”意味,从而促使净土宗逐步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教派,达到兴复净土教乃至整个佛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