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以新闻实践中的政治控制为视角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国家-社会理论为分析框架,根据社会结构特征把当代中国分为总体性社会和分化性社会两个阶段。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政治控制和专业控制就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结果,因而灾难新闻也会有不同的表征。在总体性社会中,新闻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宣传,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的这种功能也经历了一个从认同到内化的过程。此外,出于政治合法性以及灾难应对模式的特点,灾难新闻的负面报道正面做也就成了一种越来越固定的模式,以致到文革时期甚至出现极端片面的灾难新闻,作为专业要求的客观性原则也就在灾难新闻中日渐式微。在分化性社会中,灾难应对的模式出现了变化,公众的知情权需求增长,新闻的功能出现了多元,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意识开始生长,政府的政治控制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从而在灾难新闻中开始出现专业化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对政治控制的主动适应、客观报道的“局域”呈现、专业方法的追求、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强调等等。   梳理当代中国灾难新闻流变的过程,可以看到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冲突的一面,但也同样可以看到相互依存的一面。这种对立和统一,是一切矛盾的事物共有的特征,而正是这种矛盾促成的运动,才会使事物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的正面临一个各种灾难事件的高发期,如何使灾难应对更加有序、有效,是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共同目标。基于此,政府和新闻媒体应该以公众利益为共同出发点,在灾难新闻实践中建构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即:政府给予新闻媒体制度化的新闻空间,新闻媒体给予政府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梳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在不同媒介当中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来探究中国现代化和民族构建的过程。19世纪末,以报刊为代表的印刷媒介为中国人构筑了精神上的
本文研究的重点落脚在抗战时期广西广播业的发展。从1933年12月的南宁广播电台的建成到1949年12月1日广西省立教育广播电台的停播,旧中国的广西广播业仅仅走过短短的16年光景,
期刊
博客(Blog或Weblog)自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迅速普及。博客的蓬勃发展以及蕴藏其背后的巨大商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博客的概念做了界定,概述了中国博客发展现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