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是人类本性的基本要求和最高理想,是伦理精神的终极目标,人类历史进步的内在动力在于对自由的追求。因此,人类才殚精竭虑地推动科技创新,以提高改造世界、摆脱自然束缚的能力,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可是对技术的滥用往往又会伤害自由的真正实现。 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传播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人类进入了自由的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几乎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统一。网络为人类提供了人际交往的虚拟空间,催生了与真实的现实生活异质的虚拟的网上生活,改变了人的生存状态。匿名性使得人们在网络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与现实生活中迥然不同的新角色,传统规范的约束力几乎减弱到无。 但是,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传播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其负面影响日益显著:舆论导向模糊;侵权行为频繁发生;虚假新闻和色情信息泛滥;信息的超地域、超国界流动使得东、西方伦理观遭遇空前的交流和冲撞,国际传播产生新的垄断……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流动的瞬息万变使得上述伦理冲突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凸现出来。既有的社会控制手段滞后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传播理论又不足以解释网络传播产生的特殊现象。因此,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的伦理原则以引导和促进网络传播健康运行,成为迫在眉睫的焦点问题,从而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潮。 我国的网络传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国外著作的翻译、论文和学术争鸣,尚未形成系统研究。关于网络传播伦理的研究更是往往包含在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的整体研究中,描述性、对策性、解释性成果居多,强调实践操作性而忽视了理论性的建构。传播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体使用和运行中遇到的现实冲突(网络犯罪、社会冲突等);二是网络道德问题引发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包括对网络伦理硕士学位论文C、叭,.卜LC乃、、C、A.,‘.二入浅︸备研究的理论流派的分析研究,对网络中人类新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理论阐释,原有道德伦理原则在网络行为中的适用性问题。其中第一方面的论述为多。 因此,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理念的前提下,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以“自由”这一终极伦理精神为评判的出发点,对网络传播情境下最为突出的伦理失序行为进行详细剖析,进而探讨网络传播引发伦理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在肯定主体建设和社会调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试图建立相应的网络传播伦理原则体系,自律与他律携手共建,保障和促进网络传播在人类追求自由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