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苗抗松材线虫病评价技术标准化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病理复杂,防治困难,对松树进行抗性选育是防御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方法。全国有17个省份都发生了松材线虫病,有些省份如安徽、江苏已经选育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并大面积推广种植,而在广东省内还未见报道。因此,急需开展对抗松材线虫病松苗的选育工作。本研究选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桐棉马尾松种子,在广东省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育苗和广东省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信宜马尾松苗,开展苗期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评价技术标准化研究,主要取得如下创新性结果:1、建立了三月生苗期嫩梢表皮划伤接种技术。具体操作如下:在松苗梢头下约3cm处的茎干处,往下拔约2cm的针叶;用锋利的解剖刀在拔去针叶的茎干处纵划两条约1.5cm长的伤口;用封口膜在拔去针叶的部位围成一小漏斗,保证不会漏水;用移液枪注入线虫悬浮液;用洗瓶将无菌水滴入保鲜袋中,套袋保湿,保持湿润环境;保湿两天。接种后7-10d桐棉马尾松发病,18d后死亡。且嫩梢表皮划伤接种法在黑松上得到验证。2、筛选出适合半年生苗期的松材线虫接种数量。利用嫩梢表皮划伤接种技术对半年生桐棉马尾松苗分别接种2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条松材线虫,接种200条松材线虫未发病;接种500、1000条松材线虫的植株从13d开始发病;接种2000、3000、4000、5000条松材线虫的植株从接种7d后开始发病;接种21d后,接种3000条松材线虫与接种4000、5000条松材线虫的发病株数无显著性差异。因此,3000条松材线虫是半年生桐棉马尾松苗最适接种数量。3、不同抗性水平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症状发展过程。高抗马尾松苗一直未发病。抗性松苗发病慢,接种前7d,几乎无明显变化,从第8d开始,松苗开始发病,接种10d后,桐棉马尾松接种处内部针叶少量发黄,梢头针叶下垂;接种13d后,梢头内部1/2针叶失水褪绿、卷曲、下垂;接种16d后,3/4针叶失水、褪绿、卷曲,仅剩少量外部绿色针叶;接种19d后,整株死亡,发黄。高感松苗发病快,接种后13d整株死亡、青枯。4、发现了松苗体内松材线虫扩增的种群动态变化趋势。高抗植株松材线虫数量侵入少,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无论高抗植株还是高感植株,松苗体内松材线虫数量下降,但是下降的趋势不一样。高抗植株体内松材线虫数量下降趋势快,而高感植株下降趋势较慢;高抗植株在12-24h下降最快,36-96h基本处于稳定状态,4d之后,桐棉马尾松体内松材线虫数量又显著下降;高感植株侵入的松材线虫数量多,在24-60h和72-120h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到了第6d,松材线虫数量又开始上升,表明线虫成功繁殖。对不同接种时间松苗体内松材线虫数量变化趋势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它的抗性机理打下基础。5、探讨了信宜马尾松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采用DCR+0.5 mg/L NAA+450 mg/L Gln+2 mg/L 2,4-D+1.5 mg/L 6-BA+0.2 g/L Vc+500 mg/L CH作为信宜马尾松春梢茎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加入3g/L肌醇的培养基为继代增殖培养基;使用不同浓度TDZ对愈伤组织进行从暗培养到光培养的转化,以0.6mg/L TDZ加入培养基中诱导出的绿化愈伤组织最多,褐化愈伤组织最少,为保存和扩繁抗性马尾松材料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改革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创新成为了我国新时代下重要的动力源。作为企业创新活动主要的策划者和高管团队中的创新人才,技术高管通常在制定创新战略,影响企业创新要素投入,组织技术层面创新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合理配置高管团队、有效分配有限的资源以及平稳提升企业的绩效,成为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作为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而被广泛种植,然而我国却缺乏具有自主产权且受市场欢迎的非洲菊品种。传统的辐射、诱变或杂交育种技术周期长且缺乏
革兰氏阴性菌结合蛋白(Gram-negative binding protein,GNBP)是一种重要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并激活Toll和Imd免疫信号途径中起开关作用,但是不同的昆虫利用
脑肿瘤是由生长在大脑内部癌细胞过度增长造成的,致死率很高。由于脑肿瘤具有形状多样、大小和位置不同的特点,对医生诊断脑肿瘤病情造成很大的难度。为了多角度分析脑肿瘤数据,本文采用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的磁共振成像图像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同时,分割方法研究受到深度学习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如基于图像的阈值、边缘分割方法等发展到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分割算法,这些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脑肿瘤自
河流、湖泊中蓝藻的爆发,造成水质的恶化,影响饮用水安全,从而使得人们对蓝藻的去除尤为关注。此外,重金属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成为水处理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其中Cr(Ⅵ)毒性强,危害大。因此,如何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去除藻和Cr(Ⅵ),成为研究人员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粉煤灰是燃煤电厂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是一种粉状灰粒。粉煤灰微细粉末中,70%以上都是由Si O_2、Al_2O_3和Fe_2O_3组成
学位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行业不断进步,楼宇自动化系统集中式分层系统架构阻碍了自身发展,于是基于扁平化、无中心的分布式系统平台应运而生,形成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该平台将建筑内的空间或设备划分成多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智能计算节点(Computing Process Node,CPN),CPN节点间依据空间关系进行连接,形成CPN网络,共同完成全局计算和控制任务。但是新型建筑智
《禅真逸史》是明末的一部通俗小说,其语言特点为文白夹杂,晦涩的文言与通俗的口语贯穿全书。其语料在近代汉语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对文中21
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既传承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脉络,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法理念相结合,是艺术性和文学性完美融合的典范。该系列作品古朴典雅,旋律考究抒情,民族意蕴浓厚,在高校的声乐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及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第一章主要介绍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系列作品和其创作背景;第二章从高雅深远的题材立意、古朴精致的调式结构及考究抒情的旋律设计等方面
学位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而钢琴改编曲是创作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其中钢琴改编曲《水上吟》由舒伯特艺术歌曲《水上吟》改编而成。本文通过对舒伯特的原作和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进行改编手法、创作特点、曲式结构、以及结合作者演奏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李斯特改编之后的《水上吟》不仅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扩充、音响效果更加丰满,同时也加深演
学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我国农药行业近几年来进入了新一轮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期,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众多,农药产量持续攀升,而我国大部分农药生产企业规模不大,市场营销策略不完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产生出两级分化严重的情况,在全部企业之中均面对着极大的挑战。企业只能够在完善的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产业附赠值的销售渠道标准,提升技术标准,丰富和健
学位